“随”,副词。
叠用构成“随……随……”的格式,表示承接关系。“随”,有“随时”的意思,后面一般是分别带单个动词,表示前后的动作行为紧接着发生。例如:
①我的习惯,对于平常的信,是随复随毁的,但其中如果有些议论,有些故事,也往往留起来。(鲁迅《〈两地书〉》序言)
②南阳石刻,关百益有选印本(中华书局出版),亦多凡品,若随得随印,则零星者多,未必为读者所必需,且亦实无大益。
(鲁迅《致台静农》)
③这家店铺的咸菜颜色正、模样俊、味道香,咸菜丝有辣的、不辣的、宽条的、窄条的几种,而且还供应用苤蓝切成的骰子块,浇上辣椒油,夏天更用冰镇,随要随取,真是粗菜细作了。(刘心武《钟鼓楼》)
为您推荐
“若(如)”,连词;“也(亦)”,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也(亦)……”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如)”,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也(亦)”,表示类同,承接上文,说出另一种假设情况作类比,表示上文所述假设情况实现后将出现类..
“若”,连词;“总”,副词。
配对构成“若……总……”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总”表示无论如何结果必定是这样的。例如:
①这虽然近于劝人耐心做奴隶,而其实很不同,甘心乐意的奴隶是无望的,..
“若(如)”,连词;“还”,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还……”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多用于书面。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还”表示上述假设实现后,某种现象会继续存在或某种动作或行为会继续进行。
例如:..
“若是”,连词;“便”,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便……”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相当于“如果是”,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便”,相当于“就”,承接上文,推出跟假设情况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
例如:
①不快跑若是对..
“若(如)”、“则”都是连词,配对构成“若(如)……则……”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则”,相当于“那么”,放在后边分句句首,承接上文的假设,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
用“若……则……..
“若是”,连词;“就”,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上文,表示结果自然会这样。
例如:
①他说今天许可借到一笔钱,若是借到了,他明后天就要上船到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