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连词;“反而(反、反倒)”,副词。
配对构成“不但……反而(反、反倒)……”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不但”用在前边分句,从否定方面说起,“不但”后面一般有否定词“不”、“没有”、“未”等与之连用;“反而”用在后边分句,表示跟前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之外,把意思推进一层,引出肯定方面的意思。这是一种“否定再肯定”的递进关系句式。
例如:
①这些玩笑,不但不让施亚男觉得好笑,反而在他的心里激起一种无名的恼怒,好象他们全都污辱了那位可尊敬的、和善的、诚恳的售票员姑娘。
(张洁《谁生活得更美好》)
②拿政权来讲,从前一打仗就把摊子收拾起来,现在不但不收捡摊子,反而更摆开了。(沙汀《随军散记》)
③而引起这样轰动的汉川号船长贝汉廷不但没有频频“谢幕”,反而连面也没露,满头大汗地躺在船舱里和政委、大副们一起商量怎样婉谢一定要上船拍照的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
(柯岩《船长》)
④我们却相当顺利地执行了这个转变,不但未遭挫败,反而大大地胜利了。(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后边分句里的“反而”,也可以说成“反倒”、“倒反”或“倒反而”。
“反”多用于书面,“反倒”等多用于口语。
例如:
⑤如今你回来,不但不能解除我的思念,你那样古怪,反使娘摸不着头脑。
(陈毅《归来的儿子》)
⑥不知过了多少分钟,船上的狗大声叫起来了;船上的人都被狗惊醒,而远远讲话的声音不但没有停住,反倒越听越近。(冯至《在赣江上》)
⑦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
(老舍《济南的冬天》)
⑧不但不想伤害他,倒反而想保护他。(欧阳山《苦斗》)
为您推荐
“若(如)”,连词;“也(亦)”,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也(亦)……”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如)”,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也(亦)”,表示类同,承接上文,说出另一种假设情况作类比,表示上文所述假设情况实现后将出现类..
“若”,连词;“总”,副词。
配对构成“若……总……”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总”表示无论如何结果必定是这样的。例如:
①这虽然近于劝人耐心做奴隶,而其实很不同,甘心乐意的奴隶是无望的,..
“若(如)”,连词;“还”,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还……”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多用于书面。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还”表示上述假设实现后,某种现象会继续存在或某种动作或行为会继续进行。
例如:..
“若是”,连词;“便”,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便……”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相当于“如果是”,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便”,相当于“就”,承接上文,推出跟假设情况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
例如:
①不快跑若是对..
“若(如)”、“则”都是连词,配对构成“若(如)……则……”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则”,相当于“那么”,放在后边分句句首,承接上文的假设,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
用“若……则……..
“若是”,连词;“就”,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上文,表示结果自然会这样。
例如:
①他说今天许可借到一笔钱,若是借到了,他明后天就要上船到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