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副词。
表示递进关系。“更”用在后边分句,表示在前后几种事物比较中一种尤其突出。例如:
①她也怕人夸耀自己的爱人,怕人提起从前的苦难,更怕小姨妹翻准备出嫁的衣箱。(陆文夫《小巷深处》)
②张大哥不喜欢完全新的东西,更不喜欢完全旧的。
(老舍《离婚》)
③不能再掀起匈奴内部的战争,更不能在塞上挑起战衅。(曹禺《王昭君》)
④我们赞美洞庭湖的珍珠,更要赞美这培殖珍珠的千千万万滨湖人民,赞美他们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
(谢璞《珍珠赋》)
【提示】
“更”,作副词,常用于单句充当状语,表示同一事物在原有程度上深了一层。例如:
⑤我以为到顶了,岂知山上复有山,而且路头比过去的石级更曲折,更险峻。
(丰子恺《上天都》)
为您推荐
“若(如)”,连词;“也(亦)”,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也(亦)……”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如)”,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也(亦)”,表示类同,承接上文,说出另一种假设情况作类比,表示上文所述假设情况实现后将出现类..
“若”,连词;“总”,副词。
配对构成“若……总……”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总”表示无论如何结果必定是这样的。例如:
①这虽然近于劝人耐心做奴隶,而其实很不同,甘心乐意的奴隶是无望的,..
“若(如)”,连词;“还”,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还……”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多用于书面。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还”表示上述假设实现后,某种现象会继续存在或某种动作或行为会继续进行。
例如:..
“若是”,连词;“便”,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便……”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相当于“如果是”,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便”,相当于“就”,承接上文,推出跟假设情况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
例如:
①不快跑若是对..
“若(如)”、“则”都是连词,配对构成“若(如)……则……”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则”,相当于“那么”,放在后边分句句首,承接上文的假设,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
用“若……则……..
“若是”,连词;“就”,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上文,表示结果自然会这样。
例如:
①他说今天许可借到一笔钱,若是借到了,他明后天就要上船到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