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宁……不……】用法及造句

“宁”、“不”都是副词。

配对构成“宁……不……”的格式,表示取前舍后的有定选择关系。“宁”,“宁可”的意思,用在前一项,表示选取的一面;“不”,用在后一项,表示舍弃的一面。例如:

①在我们民族的老俗话中,我喜爱这一句:宁叫人打死,不叫人吓死!(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②譬如十足文人的扬雄在《法言》里就说“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可见他宁做壮丁,不做文人。

(钱钟书《论文人》)

③“当然不是!”张大哥的左眼也瞪圆了,“宁折七座庙,不破一门婚,况且你已娶了好几年,一夜夫妻百日恩!离婚,什么话!”(老舍《离婚》)

“不”有时可以说成“别”。“别”,副词,有“不要”的意思。例如:

④老人不是说么,“宁死作官的爹,也别死讨饭的娘”啊……此刻,只有墙上镜框里那张遗像,还让他一下子想起自己往昔那种种的情景。(韩少华《继母》)

“宁……不……”的格式,经常用来构成一些表示取舍选择的成语、格言等。

例如:“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缺毋滥”、“宁为鸡口,勿为牛后”等。



如果表示舍弃的一面不明显,可以只说选取的一面,用“宁……也得……”的格式,表示有定的选择关系。“宁”表示选取的一面;“得”,能愿动词,表示选择这一做法的目的。例如:

⑤宁让别人对自己失约,自己也得对人守信,这是荀师傅做人的准则。

(刘心武《钟鼓楼》)

为您推荐

关联词【若(如)……也(亦)……】用法及造句

“若(如)”,连词;“也(亦)”,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也(亦)……”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如)”,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也(亦)”,表示类同,承接上文,说出另一种假设情况作类比,表示上文所述假设情况实现后将出现类..

关联词【若……总……】用法及造句

“若”,连词;“总”,副词。 配对构成“若……总……”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总”表示无论如何结果必定是这样的。例如: ①这虽然近于劝人耐心做奴隶,而其实很不同,甘心乐意的奴隶是无望的,..

关联词【若(如)……还……】用法及造句

“若(如)”,连词;“还”,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还……”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多用于书面。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还”表示上述假设实现后,某种现象会继续存在或某种动作或行为会继续进行。 例如:..

关联词【设若(设或)……就……】用法及造句

关联词【若是……便……】用法及造句

“若是”,连词;“便”,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便……”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相当于“如果是”,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便”,相当于“就”,承接上文,推出跟假设情况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 例如: ①不快跑若是对..

关联词【若(如)……则……】用法及造句

“若(如)”、“则”都是连词,配对构成“若(如)……则……”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则”,相当于“那么”,放在后边分句句首,承接上文的假设,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 用“若……则……..

关联词【若是……就(那末)……】用法及造句

“若是”,连词;“就”,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上文,表示结果自然会这样。 例如: ①他说今天许可借到一笔钱,若是借到了,他明后天就要上船到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