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用在分句、句子或段落的开头,承前申明事情的真相或实质,表示转折,有进一步说明、修改或者补充上文的意思。“其实”后面可以停顿。
例如:
①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
②普通所说的修改,是在文章写成以后;其实在写文章以前,对于立意布局的反复推敲,对于写作提纲的再三斟酌,都带有修改的性质。(何其芳《谈修改文章》)
③“礼貌”这个词,第二个字是“貌”字,这个“貌”好象是外表的东西。其实不然,礼貌是和思想意识、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的。(叶圣陶《诚于中而形于外》)
④……所以,李时珍说姜是“可藏、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
其实,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知道吃生姜对身体有益,所以孔子生平“不撤姜食”。(马南邨《姜够本》)
有时为了加强转折语气,“其实”后面有副词“不过”、“倒”、“却”等配合着用,”不过”、“倒”表示的语气较轻,“却”表示的语气较重,都放在主语后面。
例如:
⑤“锥子班”的战士却都穿戴得齐齐整整,象是要出远门,去赴约会。其实这不过是个习惯行为罢了。
(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
⑥一眼望去,仿佛一盆灰黑的水,其实水倒是干净的,温温的并不烫,对我正适合。(巴金《第四病室》)
⑦嘿!千百年前的人们,以为天上有什么神仙奇迹,其实真正的奇迹却在今天的大地上。
(秦牧《土地》)
为您推荐
“若(如)”,连词;“也(亦)”,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也(亦)……”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如)”,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也(亦)”,表示类同,承接上文,说出另一种假设情况作类比,表示上文所述假设情况实现后将出现类..
“若”,连词;“总”,副词。
配对构成“若……总……”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总”表示无论如何结果必定是这样的。例如:
①这虽然近于劝人耐心做奴隶,而其实很不同,甘心乐意的奴隶是无望的,..
“若(如)”,连词;“还”,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还……”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多用于书面。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还”表示上述假设实现后,某种现象会继续存在或某种动作或行为会继续进行。
例如:..
“若是”,连词;“便”,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便……”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相当于“如果是”,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便”,相当于“就”,承接上文,推出跟假设情况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
例如:
①不快跑若是对..
“若(如)”、“则”都是连词,配对构成“若(如)……则……”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则”,相当于“那么”,放在后边分句句首,承接上文的假设,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
用“若……则……..
“若是”,连词;“就”,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上文,表示结果自然会这样。
例如:
①他说今天许可借到一笔钱,若是借到了,他明后天就要上船到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