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连词;“便”,副词。
连用构成“于是……便……”的格式,用在因果关系句的后一部分,意思和用法跟“于是……就……”相同。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死的寂静有时也自己战栗,自己退藏,于是在这绝续之交,便闪出无名的,意外的,新的期待。(鲁迅《伤逝》)
②斗车开出后,没有再开回来,看来卸料台的同志也在吃饭了。于是人们便哄地一声围住了馒头筐子。(王愿坚《普通劳动者》)
③不过经屈大夫这样一提,南后便大生其气,她说:简直是疯子,简直是胡说八道!于是国王便叫我们把屈大夫抓起来,把他的帽子摘取了,宝剑拔掉了,押送到东皇太一庙里去了。(郭沫若《屈原》)
为您推荐
“若(如)”,连词;“也(亦)”,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也(亦)……”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如)”,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也(亦)”,表示类同,承接上文,说出另一种假设情况作类比,表示上文所述假设情况实现后将出现类..
“若”,连词;“总”,副词。
配对构成“若……总……”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总”表示无论如何结果必定是这样的。例如:
①这虽然近于劝人耐心做奴隶,而其实很不同,甘心乐意的奴隶是无望的,..
“若(如)”,连词;“还”,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还……”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多用于书面。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还”表示上述假设实现后,某种现象会继续存在或某种动作或行为会继续进行。
例如:..
“若是”,连词;“便”,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便……”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相当于“如果是”,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便”,相当于“就”,承接上文,推出跟假设情况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
例如:
①不快跑若是对..
“若(如)”、“则”都是连词,配对构成“若(如)……则……”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则”,相当于“那么”,放在后边分句句首,承接上文的假设,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
用“若……则……..
“若是”,连词;“就”,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上文,表示结果自然会这样。
例如:
①他说今天许可借到一笔钱,若是借到了,他明后天就要上船到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