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连词。
用在假设复句后边分句开头,表示承接上文的假设,引出后边的结果。“那么”之后,大多要停顿。
例如:
①两小时不做工作,赶不出一天该做的活儿,那么工资减少而被带工老板殴打,也就是分内的事了。
(夏衍《包身工》)
②他就提出一个问题:“朱先生,你会算,那么你算算我们的船什么时候开?”(映泉《同船过渡》)
③我只希望有切实的人,肯译几部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关于唯物史观的书——至少,是一部简单浅显的,两部精密的——还要一两本反对的着作。
那么,论争起来,可以省说许多话。(鲁迅《文学的阶级性》)
④有了炮声,兵们一定得跑;那么,他自己也该精神着点了。(老舍《骆驼祥子》)
“那么”表示假设关系,除单独使用外,还可以跟前边分句的“假定、假如、假使、如果、若、倘、倘若、倘使、要、要是”等词合用,构成“假如……那么……”之类的格式。
【提示】
“那么”除了作连词,还可以用作指示代词,修饰形容词或动词,指示程度或方式等,或者修饰数量短语,强调数量之多或少。例如:
⑤他的妻子似乎不那么惊慌,将船上所有人扫视了一遍。(映泉《同船过渡》)
⑥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史铁生《奶奶的星星》)
⑦我在故乡长到十几岁,也只见过那么一回。(杨朔《海市》)
为您推荐
“若(如)”,连词;“也(亦)”,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也(亦)……”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如)”,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也(亦)”,表示类同,承接上文,说出另一种假设情况作类比,表示上文所述假设情况实现后将出现类..
“若”,连词;“总”,副词。
配对构成“若……总……”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总”表示无论如何结果必定是这样的。例如:
①这虽然近于劝人耐心做奴隶,而其实很不同,甘心乐意的奴隶是无望的,..
“若(如)”,连词;“还”,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还……”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多用于书面。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还”表示上述假设实现后,某种现象会继续存在或某种动作或行为会继续进行。
例如:..
“若是”,连词;“便”,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便……”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相当于“如果是”,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便”,相当于“就”,承接上文,推出跟假设情况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
例如:
①不快跑若是对..
“若(如)”、“则”都是连词,配对构成“若(如)……则……”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则”,相当于“那么”,放在后边分句句首,承接上文的假设,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
用“若……则……..
“若是”,连词;“就”,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上文,表示结果自然会这样。
例如:
①他说今天许可借到一笔钱,若是借到了,他明后天就要上船到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