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若(如)】用法及造句

“若(如)”,连词,相当于“如果”。

用在假设复句的前边分句,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后边分句引出跟上述假设相一致的结论。多用于书面。

用“若”表示假设关系的。例如:

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毛泽东《和中央社、扫荡社、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

②人若从小养成一种习惯,真是难以改变。(宋学武《干草》)

③一天,打一早就是高朋满座。一个矮胖胖,是位通晓些绘画常识的名作家;另两个身材一般高,都戴圆眼镜,若不是一个长脸盘,一个小脸盘,简直是一对儿。(冯骥才《雕花烟斗》)

有时,前边分句叠用两个以上的“若”,表示假设的情况不止一个。例如:

④她大概觉得,我若没打过草,若不会使用大扇刀,无论如何也是个不小的遗憾。(宋学武《干草》)

用“如”表示假设关系的。

例如:

⑤民众如没有组织,是不能表现其抗日力量的。(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⑥军队干部必须帮助地方干部,地方干部也必须帮助军队干部。

如有纠纷,应该双方互相原谅,而各对自己作正确的自我批评。(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⑦池中植荷花;如在夏日,红莲白莲,盖满一池,自当另有一番风味。(徐蔚南《快阁的紫滕花》)

有时,前边分句的句首或句中用“若(如)”,句末用助词“的话”呼应,加强假设的语气。例如:

⑧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一的零头。(郁达夫《故都的秋》)

⑨若她肯嫁的话,按媒人底行情,说是二十三四的小寡妇,最少还可以值得一百八十的。(许地山《春桃》)

⑩说也奇怪,我写信时根本未曾考虑郑敏之是否有对象。

按她的年龄完全可能有了,如那样的话,我无疑要碰上一鼻灰。(陈祖德《超越自我》)

【提示】

1.“若”还可以作动词,相当于“好象”,用来表示情况“似乎如此”,多用于固定短语。

如“若无其事”、“若有所思”、“若即若离”、“旁若无人”、“欣喜若狂”等。又如:

⑾我并非说我们应该做“爱敌若友”的人,不过说我们目下委实并没有认谁作敌。(鲁迅《忽然想到(十)》)

⑿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无之中。(于敏《西湖即景》)

2.“如”还可以作动词,表示“如同、好象”的意思,多用于固定短语。

如“如火如荼”、“势如破竹”、“心乱如麻”等。又如:

⒀一时间板凳桌子乒乓响,人声鼎沸如潮水,看起来有点混乱,可那气氛实在热烈!(陆文夫《美食家》)

【辨析】

若——如——如若——如果 (见“如果”条)

若——若是

两者都是连词,有“如果”的意思,表示假设,用于书面。“若”后面一般带单音词,“若是”后面可以带双音词。

为您推荐

关联词【若(如)……也(亦)……】用法及造句

“若(如)”,连词;“也(亦)”,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也(亦)……”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如)”,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也(亦)”,表示类同,承接上文,说出另一种假设情况作类比,表示上文所述假设情况实现后将出现类..

关联词【若……总……】用法及造句

“若”,连词;“总”,副词。 配对构成“若……总……”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总”表示无论如何结果必定是这样的。例如: ①这虽然近于劝人耐心做奴隶,而其实很不同,甘心乐意的奴隶是无望的,..

关联词【若(如)……还……】用法及造句

“若(如)”,连词;“还”,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还……”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多用于书面。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还”表示上述假设实现后,某种现象会继续存在或某种动作或行为会继续进行。 例如:..

关联词【设若(设或)……就……】用法及造句

关联词【若是……便……】用法及造句

“若是”,连词;“便”,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便……”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相当于“如果是”,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便”,相当于“就”,承接上文,推出跟假设情况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 例如: ①不快跑若是对..

关联词【若(如)……则……】用法及造句

“若(如)”、“则”都是连词,配对构成“若(如)……则……”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则”,相当于“那么”,放在后边分句句首,承接上文的假设,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 用“若……则……..

关联词【若是……就(那末)……】用法及造句

“若是”,连词;“就”,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上文,表示结果自然会这样。 例如: ①他说今天许可借到一笔钱,若是借到了,他明后天就要上船到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