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共28行,324字。作者信手写来,从容不迫。其用笔以藏锋为主,露锋为辅,显得既内敛其气,又外耀其神。结体疏密相间,斜正互依,大小参差,极尽变化之妙。全篇20个“之”字,7个“不”字,写得各具姿态,无一雷同。其章法上下呼应,左右映带,和谐自然,不加雕饰。虽偶有涂改,却又能一气贯注。气韵生动,格调平和,字里行间无不汩汩流淌着那心手双畅的特定情感,无不表现出魏晋人那种超尘脱俗的灵秀风采。书籍特色
王羲之及《兰亭集序》文师华
晋代书法具有与唐诗、宋词、元曲同等的地位,成为一代风尚的文化艺术。而晋代书法*耀眼的亮点,是造就了 书圣 王羲之。
王羲之(303 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11岁时,随叔父王廙南渡,抵达建康,晚年定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 王右军 。
王羲之学书的大致线索是:少时学卫夫人,得楷书的技法。10余岁至20岁,改师叔父王廙,得众体之技法。20岁以后,博采前代名家之长,精研笔法体势;草书多取法张芝,真书得力于锺繇,增损古法,裁成新意,一变汉魏质朴书风,创始妍美流便的今体。
王羲之的楷书师承锺繇,但并非单纯的模仿。如果说锺书还 隶意犹存 ,那么王书则尽脱隶习了。其楷书作品小楷《乐毅论》等,笔势精妙自然,结体平正疏朗,寓潇洒于方正之中,现飘逸于工整之外。王羲之作为一个书法革新家,其主要成就表现在行书和草书方面。王羲之及《兰亭集序》
文师华
晋代书法具有与唐诗、宋词、元曲同等的地位,成为一代风尚的文化艺术。而晋代书法*耀眼的亮点,是造就了 书圣 王羲之。
王羲之(303 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11岁时,随叔父王廙南渡,抵达建康,晚年定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 王右军 。
王羲之学书的大致线索是:少时学卫夫人,得楷书的技法。10余岁至20岁,改师叔父王廙,得众体之技法。20岁以后,博采前代名家之长,精研笔法体势;草书多取法张芝,真书得力于锺繇,增损古法,裁成新意,一变汉魏质朴书风,创始妍美流便的今体。
王羲之的楷书师承锺繇,但并非单纯的模仿。如果说锺书还 隶意犹存 ,那么王书则尽脱隶习了。其楷书作品小楷《乐毅论》等,笔势精妙自然,结体平正疏朗,寓潇洒于方正之中,现飘逸于工整之外。王羲之作为一个书法革新家,其主要成就表现在行书和草书方面。
王羲之行书代表作品,首推《兰亭集序》。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上巳日(3月3日),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同道好友及爱子宴集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祓禊之礼。这一次共42人,有谢安、谢万、孙绰、孙统、徐澧之、华茂、庾蕴、桓伟、郗昙和羲之爱子凝之、徽之、肃之、献之等。俊彦之多,规模之盛,前所未有。时当暮春,天朗气清,风和日丽,绿树葱茏,山花竞放。风度翩翩的江左名士们在这里 一觞一咏 , 畅叙幽情 。 书圣 王羲之更是优游自适,心手双畅,即兴挥毫,用蚕茧纸、鼠须笔,写下了这 天下*行书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其主要特点是:辞采清亮,文思幽远。文章从开头到 信可乐也 ,是前半部分,叙述宴集的时间、地点、缘由、人物,描绘环境、天气,抒发游赏景物的愉快感受。自 夫人之相与 以下,情调发生转折。作者从自然中得到愉悦,又从中感受到悲哀,表现了对生命的深沉眷恋与执着。作者面对美丽的山水,体会整个宇宙和人生,感受*的快乐与*的悲哀,充分显示了晋人的深情与超迈。
《兰亭集序》全篇共28行,324字。作者信手写来,从容不迫。其用笔以藏锋为主,露锋为辅,显得既内敛其气,又外耀其神。结体疏密相间,斜正互依,大小参差,极尽变化之妙。全篇20个 之 字,7个 不 字,写得各具姿态,无一雷同。其章法上下呼应,左右映带,和谐自然,不加雕饰。虽偶有涂改,却又能一气贯注。气韵生动,格调平和,字里行间无不汩汩流淌着那心手双畅的特定情感,无不表现出魏晋人那种超尘脱俗的灵秀风采。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说: 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 《兰亭集序》充分表现了晋人 优美的自由的心灵 ,具有超妙的艺术魅力,不愧为美的典范。
唐人《兰亭集序》摹本传世者有三:一是虞世南临本;二是褚遂良临本;三是冯承素摹本,即响拓本,钤有唐中宗 神龙 小印,故又称 神龙本 ,此本*接近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文师华: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政协委员,曾任本校中文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