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邱振中、陈政主编的《汉曹全碑/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搜集了中国古代很有代表性的经典碑帖,除刑振中先生写总序介绍本书的历代与艺术价值外,还安排了一篇1200字左右的短文,介绍碑帖的出处、作者、书法、风格、艺术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挖掘其文化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学习碑帖的途径。书籍特色
《曹全碑》赏析文师华
隶书本来是一种民间流行的 以赴急速 的书体,它源自古篆,趋用于秦。到汉代已成了官方文书通用的字体。从书写笔画看,定型后的隶书有了*能体现隶书标准体的波、磔笔画。从体势上看,隶书由纵势长方的小篆,渐次变为正方,再度为横势扁方。文字学家把隶书的定型化过程叫作 隶变 。隶变是汉字书法发展*了不起的伟大变革。
汉代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篆书渐退,隶书大盛,成为实用书体。其中,西汉的隶书作品以竹木简、帛书等为代表,东汉隶书的代表则是碑刻。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本汉第七》中,根据艺术特点的不同,将汉碑分为八类,即:骏爽、疏宕、高浑、丰茂、华艳、虚和、凝整、秀韵。其中 秀韵 一类的代表作有《曹全》、《元孙》两块碑刻。《曹全碑》赏析
文师华
隶书本来是一种民间流行的 以赴急速 的书体,它源自古篆,趋用于秦。到汉代已成了官方文书通用的字体。从书写笔画看,定型后的隶书有了*能体现隶书标准体的波、磔笔画。从体势上看,隶书由纵势长方的小篆,渐次变为正方,再度为横势扁方。文字学家把隶书的定型化过程叫作 隶变 。隶变是汉字书法发展*了不起的伟大变革。
汉代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篆书渐退,隶书大盛,成为实用书体。其中,西汉的隶书作品以竹木简、帛书等为代表,东汉隶书的代表则是碑刻。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本汉第七》中,根据艺术特点的不同,将汉碑分为八类,即:骏爽、疏宕、高浑、丰茂、华艳、虚和、凝整、秀韵。其中 秀韵 一类的代表作有《曹全》、《元孙》两块碑刻。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汉灵帝中平二年(185)由王敞等人镌立。明万历年间出土于陕西郃阳城外,出土时字画完好如初,为汉石中损泐*少者,出土后广为流传,影响极大。此碑曾保存在郃阳县孔庙,1965年移藏西安碑林。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碑文20行,每行45字。碑的正面,记述曹全的家世、经历,歌颂其功绩、品德;碑的反面刊刻参与立碑者的身份、姓名。
碑主曹全,字景完。其祖先是周武王的弟弟叔振铎,因封于曹国而以曹为姓。秦汉之际,曹参辅佐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并继萧何之后担任丞相,曹氏家族成为西北望族,世代为官。曹全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有 贤孝之性 ,为人清正刚直。汉灵帝建宁二年(169)举孝廉,担任郎中、西域戊部司马,在征讨疏勒国国王和德的战斗中立下战功,升为右扶风槐里县令。因遭遇同母兄弟病逝,弃官回家,潜隐七年。汉光和六年(183),又举孝廉,担任郎中,酒泉郡禄福长。张角领导农民起义时,他受命于危难之中,转任郃阳县令。他整顿残兵,铲除叛逆之徒。拜访才智出众的长者王敞、王毕等人,慰问老者,关心孤男寡女,用自家的钱卖粮食接济老弱病残的人,调制刀伤药神明膏送给患有疾病的人。他的爱民之心、惠民之举很快传遍四面八方,许多在外地逃难的老百姓成群结队地回到郃阳县。他还改造郃阳县旧城,开辟南寺门,使县城的坐向更合理;把城楼升高,在城楼上遥望华山,视野开阔。他拓宽县衙的厅堂,修筑回廊楼阁,却没有搜刮老百姓的钱财,也没有干扰老百姓正常的农业生产。他为官期间,造福一方,政绩显著,吏民称颂。他的部下王敞、王毕等人为记录他的武功、政绩,歌颂他的道德节操,特地镌刻此碑。
此碑应规入矩,法度井然。其用笔刚柔相济,藏多于露,圆多于方,含蓄中时见波磔笔画的纵逸姿态;结体平扁,左右甚为开张舒展,寓险绝于平正;章法整肃、宁静,纵行横列,井然有序。上下字距宽,左右行距窄,是东汉隶书章法的标准格式。从整体看,《曹全碑》含蓄秀逸,寓刚于柔,加上刻勒精良,实为娟娟可爱之作。
清人万经评曰: 秀美流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康有为以 秀韵 概括此碑的风格。清初著名的书法家郑簠,以《曹全碑》、《史晨碑》为宗,并参以行书笔意,形成秀逸飞动的书风,成为清初书法家中以隶书崛起的*人。其后,桂馥、丁敬、吴熙载、何绍基等著名书法家,无不受此碑的影响。
文师华: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政协委员,曾任本校中文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