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书籍特色
三希堂三帖,分别为《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快雪时晴帖》 唐临本。全文共28字,又被誉为 二十八骊珠 。帖中记述作者在雪后初晴时的愉悦心情及对亲友的问候。此帖用笔雍容古雅,圆浑妍媚;结字平稳饱满,刚健而不失妍丽;通篇平和简净,厚实生动。乾隆帝评此帖『天下无双,古今鲜对』。此帖与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并称为『三希』。
《中秋帖》被乾隆帝誉为『三希』之一。每行连绵而下,用笔轻松流畅,使转明晰,行云流水;结体粗细分明,对比强烈却又和谐自然;通篇收放自如,妙趣横生。传为米芾临本。
《伯远帖》是王珣问候亲友疾病的一通行书信札。此帖用笔精熟,自然舒畅,俊丽秀雅;结字奇正相参,开合有度。章法大小错落,气息连贯。通篇疏朗飘逸,宛若天成,是早期成熟行书的典范之作,明代董其昌评此帖:『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作者简介
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羲之对于改进质朴无华的汉魏旧体,形成流美雅致的新体有开创之功,于行、楷、今草造诣极深,影响极为深远。被后世奉为『书圣』。
晋 王献之(344-388)
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第七子,祖籍琅琊,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与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王献之楷、行、草诸体尽能,小楷、行草造诣尤深,天纵之才,高贵华穆,萧散出尘。
晋 王珣(349-400)
字元琳,小字法护,王导之孙,王羲之之侄,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官至尚书令。王珣雅好典籍,潇洒古淡,作为琅琊王氏一门,擅长行书,风雅灵秀,可远窥晋人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