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欧阳通(?—691),字通师,因曾官任兰台令,亦称“兰台”或“欧阳兰台”,欧阳询第四子,为欧阳询少夫人徐氏所生。欧阳通幼年丧父,徐氏教学父书,怕他学不专心,便常给钱让他收买父亲的手笔。他把收买来的父书视为珍宝,朝夕临摹,书法大进。时人称其父子书法为“大小欧阳体”。与父书相比,欧阳通更加瘦劲、险绝峻峭,锋芒毕露,少温润、平正之趣;且有更明显的隶书笔意。欧阳通的书法虽逊于其父,但从临习欧阳通入手,不失为学习欧体的一条捷径,正如清代书法家何焯所言:“率更帖不易致,由兰台以入门,亦庶乎其不远矣。” 欧阳通传世碑刻仅存《道因法师碑》与《泉男生墓志》。《道因法师碑》,全称《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并序》。李俨撰,唐高宗龙朔三年(六六三)建。碑高三百二十厘米,宽一百四十厘米。三十四行,行七十三字。碑石现存西安碑林。书籍特色
欧阳通(? 六九),字通师,因曾官任兰台郎,亦称 欧阳兰台 欧阳询第四子,为欧阳询少夫人徐氏所生。欧阳通幼年丧父,徐氏教学父书,怕他学不专心,便常给钱让他收买父亲的手笔。他把收买来的父书视为珍宝,朝夕临摹,书法大进。时人称其父子书法为 大小欧阳体 。与父书相比,欧阳通的楷书更加瘦劲、险绝峻峭,锋芒毕露,少温润、平正之趣;且有更明显的隶书笔意。欧阳通的书法虽逊于其父,但从临习欧阳通入手,不失为学习欧体的一条捷径,正如清代书法家何焯所言: 率更帖不易致,由兰台以入门,亦庶乎其不远矣。 欧阳通传世碑刻仅存《道因法师碑》与《泉男生墓志》。《道因法师碑》,全称《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并序》,李俨撰碑文,唐高宗龙朔三年(六六三)建。碑高三百二十厘米,宽一百四十厘米,三十四行,行七十三字。碑石现存西安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