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穴-隋建国的艺术》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隋建国是中国*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也是在观念主义方向卜走得*远的中国雕塑家 在整整二十年的时间小他的工作既具有个人实验的意义,而这种实验在某种程度卜又可视力小国雕塑界在这个巨变时代的一种标识:
隋建国的艺术历史经历了现代主义(1987-1989)、材料观念主义(1990-]996)和视觉文化研究(1997-2007)三个吋期:**时期时逢上世纪中国80年代现代艺术运动的高潮期,这一时期以《平衡》、《失重》和《卫生肖像》三个系列为代表,突出了他运用各种现代主义離塑语言进行“自我”、“生命意义”的哲理陈述和反省,挑战对象主要是古典主义学院传统;
90年代初随着中国文化巨大转型期的到来,他调整了自己的艺术问题与方向,开始把本土性的材料实验与观念主义的创作方法有机融入他的工作,代表作品有《地罣》、《闭锁记忆》、《沉积的汜忆系列》、《碑林》(1992)、《记忆空间》(1994)、《庆典》、《开发汁划》、 《沉积与断层》(1995)直到1996年的《殛》;对雕塑艺术中观念、行为、时间诸要素的把握才能,尤其是对不同材料物质性能的转换方法构成了这一时期作品极具震撼力的视觉效果 在延续了以组合现成材料传递心理经验和文化经验的逻辑方法的基础上,这一时期作品还强化了材料间的侵入性和互动性,将工作程序和技术过程的残酷性作为一种观念手段,从而极大扩张丁雕塑这一艺术门类概念。文化、历史甚至各种当下问题虽然已进入到他的视野.但对这些问题的探求还是在如何完成本土性材料的观念主义实验这一前提下进行的,这一时期主要挑战对象是各种现代主义材料语言和方式,以及如何在这种挑战中形成一个当代艺术家所必须具奋的独特气质和方法;
以1997年的《衣钵》 (《中山装》)和1999年的《中国制造》 (《恐龙》)为标志隋建国真正将自己的艺术推进到一个无法用“雕塑”限定的疆域,这一突变过程也使他完成了由一个优秀的雕塑家向一个杰出的当代艺术家的身份转换:在这一时期中他将自己的视野和工作性质定位为对视觉文化的结构性、全景性的考察,他对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历史神话来源(《衣钵》1997、《睡觉的毛主席》2002)、政治仪式符号(《底座研究》2003)、日常空间与神圣空间以及在这些结构性关系中显现的意识形态方式投入了极大的研究兴趣,他的课题还包括:现代化话语下中西跨文化交通的诡异性(《衣纹研究》1998)、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地位和代价(《中国制造》1999)、消费文化对塑造中国人精神人格和世界的价值重估(《再搅伴一行走》2001、《张江艺术摆渡公交车》2006)、对地产开发中的明星效应的反讽(《新掷铁饼者》2005)。这些工作摆脱了中国当代艺术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常有的图解态度,从而使这些问题具有历史分析的色彩,而在空间与体量的实验中,“雕塑’’已成为一个无限扩展和不断移动的艺术概念。在*近的作品《大提速》(2007)中雕塑的疆界甚延伸到视觉影像的领地。而《偏离17.5°》成为艺术家*大规模的一件公共艺术作品。它涉及到公共与私人、艺术与资本、空间与时间,甚至生命与死亡这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多维课题。
隋建国是一位具有强烈知识分子气质的中国艺术家,这不仅指他作品中不吋流露出的批判立场和道德良心,更指他善于在中国本土的知识谱系和文化经络中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式,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近十年来他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所进行的“视觉文化研究”中。视觉文化研究把各种视觉图像或符号聚焦为一种意义生产的历史过程, “视觉文化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去理解这些复杂的图像是如何汇聚在一起的” (尼古拉斯.米尔佐夫),从而对视觉权力、视觉快感及各种视觉现象间的建构性关系进行显现和说明。这一过程类似于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切脉”和“点穴”:面对一个庞杂的经络系统只有对其整体结构涪熟于心,才能指随心运、命中穴道。

书籍特色

16开精装,装帧设计别具一格,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优质特种纸印制,全彩图文,色彩表现力佳

隋建国,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中国重要的当代艺术家,是在观念主义方向上走得zui远的中国雕塑家

本书的策划、主编黄专为国内著名艺术史家及批评家,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不仅涵括了隋建国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还收录了许多作品草图

收入当代艺术批评家、学者在各个时期所撰写的重要研究文章,以及与隋建国的访谈录

  隋建国是中国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也是在观念主义方向上走得zui远的中国雕塑家,在整整二十年的时间里,他的工作具有个人实验的意义,而这种实验在某种程度上又可视为中国雕塑界在这个巨变时代的一种标识。

  隋建国的艺术历史经历了现代主义(1987-1989)、材料观念主义(1990-1996)和视觉文化研究(1997-2007)三个吋期:**时期时逢上世纪中国80年代现代艺术运动的高潮期,这一时期以《平衡》、《失重》和《卫生肖像》三个系列为代表,突出了他运用各种现代主义雕塑语言进行“自我”、“生命意义”的哲理陈述和反省,挑战对象主要是古典主义学院传统;

  90年代初随着中国文化巨大转型期的到来,他调整了自己的艺术问题与方向,开始把本土性的材料实验与观念主义的创作方法有机融入他的工作,代表作品有《地罣》、《闭锁记忆》、《沉积的汜忆系列》、《碑林》(1992)、《记忆空间》(1994)、《庆典》、《开发计划》、 《沉积与断层》(1995)直到1996年的《殛》;对雕塑艺术中观念、行为、时间诸要素的把握才能,尤其是对不同材料物质性能的转换方法构成了这一时期作品极具震撼力的视觉效果 在延续了以组合现成材料传递心理经验和文化经验的逻辑方法的基础上,这一时期作品还强化了材料间的侵入性和互动性,将工作程序和技术过程的残酷性作为一种观念手段,从而极大扩张了雕塑这一艺术门类概念。文化、历史甚至各种当下问题虽然已进入到他的视野。但对这些问题的探求还是在如何完成本土性材料的观念主义实验这一前提下进行的,这一时期主要挑战对象是各种现代主义材料语言和方式,以及如何在这种挑战中形成一个当代艺术家所必须具奋的独特气质和方法;

   以1997年的《衣钵》 (《中山装》)和1999年的《中国制造》 (《恐龙》)为标志隋建国真正将自己的艺术推进到一个无法用“雕塑”限定的疆域,这一突变过程也使他完成了由一个优秀的雕塑家向一个杰出的当代艺术家的身份转换:在这一时期中他将自己的视野和工作性质定位为对视觉文化的结构性、全景性的考察,他对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历史神话来源(《衣钵》1997、《睡觉的毛主席》2002)、政治仪式符号(《底座研究》2003)、日常空间与神圣空间以及在这些结构性关系中显现的意识形态方式投入了极大的研究兴趣,他的课题还包括:现代化话语下中西跨文化交通的诡异性(《衣纹研究》1998)、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地位和代价(《中国制造》1999)、消费文化对塑造中国人精神人格和世界的价值重估(《再搅伴一行走》2001、《张江艺术摆渡公交车》2006)、对地产开发中的明星效应的反讽(《新掷铁饼者》2005)。这些工作摆脱了中国当代艺术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常有的图解态度,从而使这些问题具有历史分析的色彩,而在空间与体量的实验中,“雕塑’’已成为一个无限扩展和不断移动的艺术概念。在*近的作品《大提速》(2007)中雕塑的疆界甚延伸到视觉影像的领地。而《偏离17.5°》成为艺术家*大规模的一件公共艺术作品。它涉及到公共与私人、艺术与资本、空间与时间,甚至生命与死亡这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多维课题。

  隋建国是一位具有强烈知识分子气质的中国艺术家,这不仅指他作品中不吋流露出的批判立场和道德良心,更指他善于在中国本土的知识谱系和文化经络中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式,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近十年来他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所进行的“视觉文化研究”中。视觉文化研究把各种视觉图像或符号聚焦为一种意义生产的历史过程,“视觉文化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去理解这些复杂的图像是如何汇聚在一起的” (尼古拉斯.米尔佐夫),从而对视觉权力、视觉快感及各种视觉现象间的建构性关系进行显现和说明。这一过程类似于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切脉”和“点穴”:面对一个庞杂的经络系统只有对其整体结构涪熟于心,才能指随心运、命中穴道。



作者简介

  隋建国,男,1956年生。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1984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系主任。

  黄专(策划、主编),1958-2016,艺术史家及批评家,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OCAT执行馆长,曾获“吴作人国际艺术基金会硕士论文奖”。



为您推荐

《谢米尔的小潜水艇》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好的幻想小说都是成长小说,它长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它能帮孩子处理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内心冲突。它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孩子的自我;是孩子们演练内心冲突的一个舞台;是一次孩子们的自我发现之旅。 日本大幻想文学..

《高考英语高分作文字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这是一套对英文字母、单词、短语、句子、文章书法练习的字帖,根据习字者的书法水平和英语程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帮助习字者快速提高书..

《魏晋唐小楷-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

《王福庵印谱-全3册》内容简介|作者

《硬笔楷书入门字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广大学生和书法爱好者书写汉字,力求规范、端正、整洁,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逐步提高书写速度,规范书写习惯。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写一手好的..

《李文采临王羲之圣教序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由僧人怀仁集王羲之书而成。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圣教序》, 历时二十四年。前人评价此碑: “天衣无缝, 胜于自运”, “逸少真迹, 咸萃其中”。由于王羲之真迹不存, 此碑是后人..

《李文采临李邕李思训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历代著名碑帖 (自殷商至近代) 影印出版, 纵贯中国书法史, 更加精当合理, 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 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首选法帖。碑高一丈一尺三寸六分, 宽四尺八寸五分。字共三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