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新世纪数码技术推动了传播载体的革命性变化,信息时代促使平面设计师的传统思维需要产生全新的跨越。书籍设计领域面临从为书衣作打扮的装帧趋向到强调编辑设计之信息再造的书籍设计观念的转换。平面设计不只是装饰美术,而是能与时代沟通的新设计语言和语法的运用过程。设计师为优化客户诉求,提升文本价值,成为建构新阅读语境的导演和信息建筑师。设计不能只停留在视觉美感这一表层,书籍设计更是反映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化行为。设计师通过感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学会引用准确的书籍设计语言和语法,使文本信息更高效地传递,设计才有其存在的价值,信息理解是一种能量。
《书艺问道:吕敬人书籍设计说》积作者吕敬人40年实践与研究的经验,就书籍设计观念进行全新的诠释与设计方法论的系统陈述。《书艺问道:吕敬人书籍设计说》以大量的实例解读书籍设计理念和方法论,有助于专业的书籍设计师、出版人、编辑、艺术院校师生对“装帧+编排设计+编辑设计+信息视觉化设计=书籍设计3+1”的每一个观念的理解和每一步实际操的作运用都有很好的参考与指导价值。
书籍特色
今天对书的理解分为电子书和传统纸质书这两种,前者是有利于快捷获取信息的阅读,
但是纸质书的阅读,
不仅仅指的是视觉阅读,
即一种过去认识的纯粹文字的阅读,
其实纸质书还包括形态阅读、触感阅读、
交互阅读、聆听阅读
即使是视觉阅读,也有图品、字形、编排、
空间、节奏、层次欣赏,今天对书的理解分为电子书和传统纸质书这两种,前者是有利于快捷获取信息的阅读,但是纸质书的阅读,不仅仅指的是视觉阅读,即一种过去认识的纯粹文字的阅读,其实纸质书还包括形态阅读、触感阅读、交互阅读、聆听阅读 即使是视觉阅读,也有图品、字形、编排、空间、节奏、层次欣赏,还有信息戏剧化设计语言和语法领悟,甚至还包括联想、启迪、展现以及阅读美感享受。正如博尔赫斯所说: 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的物质性,书沉重、笨拙,也灵动、优雅,这是一种在时代更迭之间显得愈发珍贵的气质。 品味阅读,体现出一种优雅的气质。一本好书不仅是信息的传声筒,更是影响内心和周边心象物境的生命体。书的物质性可以让读者与纸张亲密接触,它的质感,自然的肌理 是一种有温度的阅读享受。
作者简介
吕敬人书籍设计师、插图画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
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成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 副主任
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委会 副主任
中国艺术研究院设计研究院 研究员
敬人设计工作室 艺术总监
《书籍设计》丛书 主编吕敬人书籍设计师、插图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 副主任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委会 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设计研究院 研究员敬人设计工作室 艺术总监《书籍设计》丛书 主编 1978年开始从事书籍设计及插图工作;1989年师从日本神户工科艺术大学杉浦康平教授;1998年成立独立书籍设计工作室;2012年就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职,一边教学,一边从事书籍设计。2013年起主持 敬人书籍设计研究班 教学工作。 曾被评为对中国书籍装帧50年产生影响的十位设计家之一、对新中国书籍60年有杰出贡献的60位编辑之一,获首届华人艺术成就大奖、中国设计事业功勋奖。作品曾获德国莱比锡 世界最美的书 奖、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金奖、三度获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十三部作品获 中国最美的书 奖等国内外诸多奖项。 编著出版《敬人书籍设计》《敬人书籍设计2号 》《书籍设计基础》《书筑 历史的场》等。翻译出版《旋 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等 策划国际、国内设计展事和学术论坛,担任多项国际、国内书籍设计大赛的评委。书籍设计作品分别在美国、英国、意大利、捷克、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展出,在欧亚多国及地区大学进行教学活动。2012年,在德国克林斯波书籍艺术博物馆举办 吕敬人书籍设计艺术 个展,2014年担任德国莱比锡 世界最美的书 评委;2016年在韩国坡州举办 法古创新 吕敬人书籍设计与十位弟子展 ;2017年在美国旧金山加州图书俱乐部举办 吕敬人的书籍设计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