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人们到电影院看什么?什么理由使他们走进一间暗室?为了时间:为了已经流逝、消耗,或者尚未拥有的时间。电影创作的实质是什么?一定程度上可以界定为雕刻时光。就好比雕塑家面对一块大理石,成品的样子了然于心,然后一点点剔除所有多余的部分。电影人同样从包含海量生活事实的时间巨块中剔除所有不需要的部分,只留下能成为电影要素的部分,只留下能清晰描述电影形象的部分。《雕刻时光》是塔可夫斯基对电影、对艺术尽其一生的求索。书籍特色
也许在整个电影史上,没有一位电影导演像塔可夫斯基那样对人类精神抱有如此执着而深切的关怀。塔可夫斯基的灵与肉,力透纸背,投诸这一字一句之中。他的文字如同他的电影,以及他的为人,忠实悲戚,厚重炽烈。他知道自己是谁,来自哪里,并将走向何方,犹如时间本身。《雕刻时光》是塔可夫斯基对电影、对艺术尽其一生的求索。塔可夫斯基堪称国内众多文艺青年膜拜的神祇,成为中国艺术电影爱好者和死磕者的护身符保护伞。研究塔可夫斯基已成为学院派研究理论的一个基本标准,让众多电影实践者们在黯淡的日子里"怀着希望与信心",沉默地点燃自己。
名人推荐
他的电影宛如一个奇迹,他创造了崭新的、忠于电影本性的语言,捕捉生命如镜像、如同梦境。他并不诠释什么,他只是一个观察家,但他却让他的影像活动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瑞典电影导演、编剧英格玛·伯格曼
塔可夫斯基的《乡愁》是我心目中的十佳电影之一。——杨德昌
塔可夫斯基是为数极少的让我沉溺、不安、难以自己的导演之一。——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章明
他们战斗,并在战斗中逃离这种恐惧。而一旦黑夜卸除他们的警备,一旦他们入睡,就又恢复了儿童的稚弱,这时,恐惧再次出现,而他们又重拾起想要忘却的记忆。这就是塔可夫斯基电影中的伊万。——萨特
当我们接触塔可夫斯基作品的时候,我们必须习惯他的语言,习惯他的表达方式,必须先有领悟他的功夫。在起始阶段,甚至不得不对作品的各别片段采取“释密”的方法……——俄罗斯文艺理论家德米特里·利哈乔夫
塔可夫斯基在《伊凡的童年》,特别是在《索拉里斯》和《镜子》中的创作,在我看来,与现代文学发展进程有着无可置疑的联系,即往往牺牲时间、现象和人物行为的外部逻辑,而能深入地开拓它们的本质。——吉尔吉斯作家成吉斯·爱特玛托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