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画
从郎世宁一生的业绩来看,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大胆探索西画中用的新路,熔中西画法为一炉,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画法、新格体,堪称郎世宁新体画。郎世宁来到中国后仔细研习了中国画的绘画技巧,他画的中国画具有坚实的写实功力,流畅地道的墨线,一丝不苟的层层晕染,外加无法效仿的颜色运用,中西合璧,焕然一新。以其独创的新画体博得了皇帝的赏识和信任。从现存的郎世宁亲笔画迹来看,它既有欧洲油画如实反映现实的艺术概括,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之笔墨趣味,确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在1724年所绘为雍正祝寿的《禽献英芝图》中,郎世宁充分展示了他的西画功底。此图造型准确、精细,以素描和明暗效果使图中物象具有比较强烈的凹凸立体感。弯曲盘旋的松树枝叶掩映,树皮斑驳,居中挺立的白鹰则极为突出,羽毛的质感很强,呼之欲出。中国画并不仅是将山水动植物当作自然存在之物,而是要赋予所绘对象某种喻意。图中所绘苍松、雄鹰、灵芝、山石、流水,在中国文化中多寓意强健、长寿和吉祥。在色彩上,鹰白、松绿、芝棕红、土坡绛色和藤萝花粉紫,也是不同于中国传统的郎世宁风格的鲜明、绚丽和浓重。郎世宁以严谨扎实的写实功底、注重明暗效果的绘画特色,以及作品整体上浓厚的欧洲绘画风格和情调,确立了自己在官廷画师中的地位。
铜版画
铜版画是欧洲版画的一个品种,距今已经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因其所用的底版以金属材料铜为主,故称之为铜版画。铜版画的制作要求精致细腻,故耗费人力物力较多,在欧洲也被视为名贵艺术品。铜版画在康熙年间传入中国。而乾隆时由郎世宁为主创作的《平定准部回部.钱图》则是铜版画的佳作。此后,清宫廷仿照《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又绘制了一系列表现征战场面的铜版画。这些画幅是根据郎世宁等人所传授的铜版画技法而制作的,可以视为中国最早的铜版画作品。清代第一套战图《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共十六幅,是郎世宁奉命与西洋传教士画家王臻诚、艾启蒙、安得意等起稿共同完成的。它描绘了清兵平定西北战事的主要战线及其始末,是一套有关战史的组画。根据郎世宁的建议将图稿分批寄往法国巴黎,聘请着名雕刻家李巴刻成铜版画,压印200份,寄回内廷。这套铜版组画具有极其浓厚的西洋风味,成为中外博物馆的珍藏品。
历史价值
以惊人的艺术表达能力,创造了大量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也使清代宫廷纪实绘画的数量与水平远超前代。这些绘画以精彩的笔墨记录了中华帝国最辉煌的历史,栩栩如生地表现了盛世的恢宏光荣。据文献记载,郎世宁的画法被称作'线画法',代表当时宫廷的主流画派。郎世宁来到中国以后,画有大量作品,存世的有近百幅。虽然郎世宁的绘画并不能代表那时欧洲绘画的最高水平,但是他擅于采纳中国绘画技巧而又保持西方艺术的基本特点,融中国工笔绘法和西洋画三维要领为一体,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创作了新的画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汇通。郎世宁所作的油画人物肖像画,在造型上都相当严谨,注重解剖结构和立体感的表达,但是在光线的运用上则与欧洲画法有所区别。欧洲画家喜欢表现人物脸部在特定的光线照射下分明的凹凸感,而传统的中国写真技艺,则要求被画者是处在不受光线变化常态下的相貌。从清宫的肖像上可以看到,欧洲画家来到中国后,为适应中国观者的欣赏习惯,而在画风上作了微妙调整。郎世宁新体画中最受乾隆喜爱的则是'御容'肖像画。所谓'御容'肖像画不仅包括皇帝正襟危坐的全身或半身的肖像画,也包括各种行动中的皇帝像。
西洋绘画技巧
焦点透视画是产生于欧洲的一个画种,它运用几何学、物理学、光学等,为的是在平面的画幅上更真实地表现出自然界立体状貌。这种与中国传统技法迥异的绘画方法也随欧洲传教士进入了清朝内廷,郎世宁对于这一绘画方法的传播起了极为主要的作用。雍正年间学者年希尧在郎世宁的帮助下,出版了首次在中国介绍西画焦点透视法的专着《视学》,序言中特别说明曾受益于翰林院画院的'郎学士'。
艺术贡献
1724年,郎世宁还曾参加过圆明园、长春园西洋风格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为装饰殿堂楼阁绘制了大量图画,有西洋油画,也有在平面上表现深远效果的焦点透视画(线画法)。海宴堂前铜铸的十二生肖动物头像,也应有他的功劳,为此郎世宁一度担任了奉哀苑卿(正三品)的官职。郎世宁的艺术风格影响深远,特别是雍正和乾降时期的官窑粉彩瓷器上的构图布局、绘画主题,多得于郎氏绘画。郎世宁代表了当时的宫廷艺术品位。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