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军人物经历

范军

1993年,范军凭借出色的天赋和表演才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省歌舞演艺集团,开始踏上新的艺术历程。

1995年10月,在中国曲协、平顶山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曲艺节是范军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范军从来自22个省、市、自治区、中直有关单位和解放军系统的34个曲艺团队947名曲艺工作者(其中,曲艺名家81人)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曲艺节牡丹奖'。

他在如此高规格的全国曲艺盛事中一举成名,奠定了他未来的艺术地位。相声节目《戏迷学戏》也成为他的成名作,同年,在中央电视台《曲苑杂谈》上录制、播映,从此,声名远扬大江南北。

范军成名后,继1997年又获得国家文化部第二届全国相声大赛曲艺政府奖——金狮表演奖;

1998年,范军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全国优秀会员、青年曲艺家称号;

同年,拜戏剧大师常香玉为师,成为常香玉唯一的男弟子;

2001年,范军获得晋、冀、鲁、豫四省'山河杯'曲艺奖金奖;

2002年6月,在中国文联、中国曲协联合组织的第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奖中,范军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相声艺术表演奖';

同年,参加中央电视台CCTV'大红鹰'杯全国相声大赛,荣获三等奖第一名;

2003年8月,范军参与创作表演的相声《劝驴》获河南省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优秀作品奖;

2004被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2006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名列为'河南省第六批优秀专家';并当选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2007年4月,范军当选第五届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9月,当选第五届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

2009年9月13日,举办河南卫视《梨园春》范军艺术专场。

同年,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命名'新中国曲艺60年为新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优秀曲艺家'称号。

艺术道路无止境,为了扩大艺术发展空间和河南影响力,他一直在努力。他的身影不断活跃在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曲苑杂坛》、《欢聚一堂》、《周末喜相逢》、《欢乐中国行》等栏目,以及北京、湖南、山东、安徽、大连、江苏等地方电视台。

2007年11月,'中原文化天津行'文艺晚会;

2008年10月,第六届中国曲艺节开幕式;

2009年2月,中央电视台《周末喜相逢》;

2009年10月,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曲协联合举办的'向党报告‘中原风——河南曲艺专场’曲艺专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范军带领河南曲艺团队组成强大的阵容,因他非凡的功勋荣获一等奖。

2010年1月,中央电视台《农民春晚》;

2010年4月,北京电视台五省联合《笑动百乐汇》;

2010年9月,第五届CCTV《全国电视相声大奖赛》;

2010年10月,赴香港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2010年拍摄电视剧《家园》;

2011年拍摄电影作品内容《谁HOLD住谁》:

2012年,在中国曲协举办的'延安座谈70周年纪念晚会'上,他荣获'送欢笑、到基层'惠民文化活动先进个人。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评委席上也留下他应有的身影;

2012年10月20日,中央电视台《谢天谢地你来了》又出现了他的身影,范军以机智的反应,独特的河南式幽默扮演的'洋人'交通协管员形象,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如崔永元所说'这个舞台非常适合你,欢迎你常来'。

2005年,被河南省委宣传部列入重点培养对象,成为'推星工程'第一人。同年九月,在河南人民会堂举办'笑满中原'专场晚会,受到来自全国各地名家相声前辈的热情庆贺,由央视着名主持人白燕升主持,当代相声泰斗马季挥笔题词,姜昆、冯巩等亲临相捧。他的表演得到河南老一代艺术家的一致好评,河南坠子大师赵铮、曲剧皇后张新芳、戏曲艺术家王善朴、杨华瑞等老艺术家倾情为晚会助演。他的相声艺术成为河南省曲艺界的典范,受到全国人民以及河南人民的欢迎。此后创立了'河南省范军艺术工作室'。

近十几年来,他创作表演了一批唱响主施律、反映新时代、富于浓郁中原文化色彩的曲艺作品,在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周末喜相逢》等栏目播放,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从此,实现了中原相声冲出河南,走向全国的零突破。

2006年3月,范军随中国曲艺家代表团出访新加坡,参加新加坡华族文化节,首次把河南的相声艺术带出了国门,其节目成为全场压轴戏获得空前成功。

范军卓越的艺术成就,巩固了河南曲艺在全国曲艺界中坚力量的前列地位,也奠定了他在河南省曲艺界领军人物的地位。对弘扬中原文化,宣传河南,树立河南形象,范军成为名副其实的豫文化传播者。

从此,范军的艺术形象成为中原文化的一张名片,他用实际行动向人们展示着河南人的优秀品质,用幽默、可爱、善良、正义的内涵不断诠释着'河南人就是中'的精神风貌,被观众亲切的赞誉为'中原笑星'。

范军从此成了名副其实的'河南符号'。

为您推荐

李金泉艺术经历

李金泉 他是曾经和四大名旦同台的老旦泰斗,他曾经为现代京剧《红灯记》和《沙家浜》设计了经典唱腔,他开创了京剧老旦新李派,并培养了赵葆秀、王梦云等老旦名家。 2012年1月21日6点48分,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作..

金少山艺术经历

金少山 金少山,男,京剧净角。本名义(一说作仲义),又名少山。满族。北京人。清末民初时京剧名净金秀山之三子。 幼年从父学艺,工铜锤花脸,兼宗何桂山。同时,他从韩乐卿习练武功把子,学架子花脸戏;'倒仓'后又向何通海学得不少如..

巴赫人物经历

童年 1685年3月21日(格里历3月31日),巴赫出生在德国艾森纳赫。他的父亲约翰·安布罗休斯·巴赫是镇上的音乐家,教巴赫小提琴和羽管键琴。叔叔们也是职业音乐家,包揽了从教堂管风琴到宫廷作曲家、音乐家的职位。巴赫的叔叔..

张小君艺术经历

张积民个人经历

1966年入总政歌剧团工作。 1981年入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进修。他主演过多部大型歌剧,举办过独唱音乐公。并曾多次出国演出。他演唱热情,抒情性和戏剧性都很强。一位外国歌唱家称'他有金子般的高音'。 在歌剧《狂飚..

孙晓斌生平经历

1959年12月生于北京,自幼喜爱书画。 1975年拜师中央文史馆馆员戴晓峰先生学习书法,由魏而秦汉晋唐多有涉猎,尤善魏体。 1976年拜师着名画家娄师白先生学习大写意花鸟画。 1992年四幅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新人新作展。..

王杭娟艺术经历

1980年-1984年,在浙江桐庐窄溪越剧班学习;1985年-1986年,进入浙江桐庐青年越剧团;1986年-1987年,入选进入杭州黄龙越剧团,工作至今。王杭娟对越剧艺术热爱、执着、精益求精。长年坚持为广大观众演出,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