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少山艺术经历

金少山

金少山,男,京剧净角。本名义(一说作仲义),又名少山。满族。北京人。清末民初时京剧名净金秀山之三子。

幼年从父学艺,工铜锤花脸,兼宗何桂山。同时,他从韩乐卿习练武功把子,学架子花脸戏;'倒仓'后又向何通海学得不少如《庆阳图》、《太行山》一类的开场戏;还从屈兆奎学了一些非正工花脸所演的如《秦淮河》、《双沙河》等诙谐戏,以应付搭班之需要。在这期间,他随父演出于北京各戏院。他正式投拜的业师乃是唱小生的德珺如,因其父与德交谊深厚,又是后者将他荐入伶界作正式演员的,遂拜德为'带道师'。

金少山初登舞台于杨香翠所主持的宝胜和班,该班主演有武生黄月山等人。1911年改入双庆班,1914年又搭鸿庆、永庆各班,与梅兰芳、朱素云、谢宝云合演《岳家庄》,与王瑶卿合演《金猛关》,与程继先、荣蝶仙合演《秦淮河》,与韦久峰合演《审刺客》,与其父合演《白良关》、《洪羊洞》、《穆柯寨》。当时,北京菊坛名角如林,像他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后生,不易得到大展才华的机会,当时的金少山尚为土内明珠,犹未耀彩。

金少山幼年跟父亲学戏并和父亲同台演出。1912年他第一次到上海演出于新新舞台,就是和他父亲一起随谭鑫培南来的。11月14日首场,谭鑫培演《失·空·斩》,金秀山扮演司马懿,金少山扮演马谡。当时,金氏父子在《白良关》中分饰尉迟父子,在《洪羊洞》中分饰孟良、焦赞,都曾在京剧界留下美谈。金少山还得到过他的太老师何桂山许多亲传。尤其是他那精美、大方的脸谱,主要师法何桂山。

父亲谢世后,金少山在北京几乎不能自立,遂往烟台等外地演出。及至嗓音转好,于1922年辗转到达上海,先后隶丹桂等一台、共舞台任长期坐包演员(为外邀演员充当配演,俗称'班底'而非'底包'),绝少知音。在这里,他遇上了许多艺事优秀的合作者,如林树森、白玉昆等。由于这种机缘,他又学会和新排了不少剧目,大大充实了腹笥,拓宽了戏路。《审七长亭》就是在这期间向刘永春学的,后来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1922年冬,上海约梅兰芳旅沪公演,《霸王别姬》中的霸王一席,难于物色。正当为难之际,恰逢王瑶卿刚由沪返京,他便推荐了金少山。金少山的戏由大管事李春林为他说戏监排,临期一经登台场,以其魁硕修伟的身躯,宽额丰颐的扮相,叱咤风云的气势,声若洪钟的唱念,将西楚霸王的风采再现于舞台,轰动了上海滩。自此,他的声望与日俱增。1937年他重返京华,自组'松竹社'挑梁奏艺,开花脸挂头牌先例,2月14日,在华乐戏园首场演出《连环套》,引起了巨大轰动。这是京剧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净行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周瑞安、张荣奎、陈少霖、李多奎、姜妙香、王福山等名伶为佐,松竹社多年不衰。并与梅兰芳、孟小冬、马连良、谭富英等合作演出。1943年他再到上海出演于皇后大戏院,门口的'客满'牌,竟达六个月之久不能摘下。金少山直到辞世,雄踞净行首席,誉满大江南北。其技艺出类拔萃,被誉为'十全大净',因其成功地塑造了项羽的艺术形象,故而又有'金霸王'之美称。

为您推荐

现代环境艺术与色彩设计

  在环境中,色彩可以给人们营造出舒适感,充满情趣、和谐舒适的生存环境得益于对色彩的运用与设计。环境设计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但指建筑设计还包括规划设计以及雕塑、壁画等的设计,其中建筑设计是环境设计的主角。无论是..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形态上的应用   形态,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对国家和民族的审美意识进行表达,在艺术造型中通过几何以及有机的对符号的线条和色彩等等进行处理,加上一定特殊的含义,来表达一定的地域文化。   1、色彩。在不同的地..

环境艺术的色彩需求

  环境艺术被称为是“会说话的眼睛”,它直接体现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活品味。通过关注人的需要,环境艺术可以调节人的心理,安慰人的精神。特定的环境引导着人们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设计的意义

女中音的形成和歌唱艺术的发展

  (一)19 世纪女中音的发展   19 世纪女中音的确立,是以历史性地涌现出一批新型女中音歌唱家为前提的。她们以高超的声乐技艺与高度文化修养、卓越的表演能力,展示了女中音歌唱艺术的独特魅力。女中音形成时期的主要..

想象是琵琶表演艺术不可缺少的途径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人的头脑不仅能够产生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而且也能够对未感知的事物产生联想。演奏者在音乐创造活动中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但是,所有的想象最终都必须..

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和画面关系

  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和画面关系主要有三种,首先是声画合一,又可叫做“声画同步”或“写实声”。声画合一是声画蒙太奇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在影视作品中被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声画合一”,是指画面中的形象和它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