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个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个展'远望·许江的绘画'在广东美术馆开幕。省委副书记、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方健宏等出席开幕式。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发来贺电。
本次展览共展出许江自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创作的200余幅绘画作品。多年来,许江频频参与国际艺术盛会,先后在德国柏林举办个展,参加第24届圣保罗国家馆双年展、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等。去年6月,他投身艺坛30年来首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受到艺术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广州是他个展的第二站。
专访
'远游'的目的是'回归'
记者:作为一位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有影响力的画家,中西方文化对峙一直是你探讨的命题。上世纪90年代留学德国回来的时候,你把皮鞋和布鞋等很多实物做进油画里;而在你最新的作品中,全然蜕变为对无名的自然风景直观的描绘。这种变化背后是否有某种思想沿革?
许江作品
许江:可以说,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我选择了回归,做一个'返乡的精神远游者'。为什么要选择回归呢?因为我们走出去之后才发现必须要找回自己。我们这一代人生经历中有两把尺子:一把是上山下乡,土插队;另一把是西方留学,洋插队。这两场巨大的人生变迁,让我们这代人体会一场生活和精神的远游,也更深地体会到'远游'的目的是'回归'。
当代文化须坚守道德力量
记者:针对'超女'、时下的恶搞,你曾经摇旗呐喊'警惕时尚、重视人文',您认为当代文化应当是怎样的面貌呢?
许江:我说要警惕'超女现象',目的就是要呼吁大家警惕由之而来的文化浅表化和娱乐化倾向。我认为,超女的过度发展已经表现了'文化低能'的现象,因为'超女'没有创造出有意义的文化,就连真正有影响力的流行音乐也产生不了。
因为恶搞有个大的问题,它不是娱乐,而是'娱恶',最终伤害的只能是文化本身。文化历来是一个健全社会的文明的思想和精神核心,中国当代文化必须坚守道德的力量,坚守人文关怀,充当社会的良知,对可能出现的异化现象担当'守望'的责任。
艺术创造强调'合而不同'
记者:你提到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我们应当如何完成这种主体性的构建呢?
许江:我们今天所有的文艺创作、文化思考都离不开中西文化之辩的背景。比如油画产生于西方,但今天的大部分中国人对油画的认识普遍超过对中国画的认识;再比如,电视、电影都是西方发明的,今天中国人对它们的认识肯定超过粤剧。这就是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文化境遇,这与前几代人所面临的文化境遇完全不同。
归根结底,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还原自己,我们的创造力最终还是要从自己身上找。我们应当突破中西二元文化格局,立足传统、关注当下生活,才能找到当代艺术的创造力。
记者:您觉得两位前辈院长林风眠、潘天寿所代表的截然不同的艺术思想,哪个更适合于解决中国当下文化境遇的问题?
许江:林风眠作为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他的思路就是'中西融合'。而潘天寿是中国美院的第5任和第8任院长,也是我们学院历史上唯一一个担任两任院长的,他认为要从中国传统的高峰中继续'滋养'高峰,从中国传统艺术的内部推出另一个高峰。
一个是'兼容并蓄',一个是'传统出新'。我认为,他们这两个方案看似矛盾,但是都可以并行不悖地继承下来。孔子说'君子合而不同',强调彼此和谐共处而又存持各自特色,如五味之调和、八音之和谐、群山之错落。
获'浙江省功勋教师'荣誉称号
日前,中国美院许江院长获第四届'浙江省功勋教师'荣誉称号。'浙江省功勋教师'是省政府给予在教育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的最高荣誉奖项,旨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激励广大教师献身教育事业,加快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省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浙江省功勋教师'每3年评选一次,每次评出15人左右,获奖者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一次性奖励2万元。
'东方葵'许江艺术展
2014年10月,由中国美协、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东方葵——许江艺术展'日前在国博开展。此次展览是许江近10年创作历程的集中展示,共展出'葵园'主题大型油画作品50余幅、系列水彩作品百余幅以及一系列大型雕塑作品。
开幕式上,许江将其大幅油画作品《东方葵——狂飚》和《长空艳》捐赠给国博。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