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杨仲义培养成才,1977年父亲送他到山西省戏曲学校学习。在那里,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付出几倍于一般学员的辛苦,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和一付清纯、明亮的'铁嗓子'。他1979年戏校毕业后,被北路梆子剧团团长、着名戏剧表演艺术家贾桂林和中国戏曲学校教授、副校长赵景勃看中并吸收为徒,亲自培养教导。1991年,忻州市北路梆子剧团成立,杨仲义担任团长。当时,戏曲市场萎缩,戏曲行业不景气,加之财政只下拨50%的工资,作为国家一级演员的杨仲义每月的工资也不过七八百元,其他演职员工有的只能拿到三百多元。
原来的剧目老化了,急需充实新剧目,设备破损了,急需更换。为了使北路梆子获得源头活水,杨仲义真是绞尽了脑汁,他想到了横向联合,走社会'大文化'的路子。如排演《香火》时,他积极争取各级计生委的支持。计生委有宣传国策的任务,剧团也有宣传国策的义务,任务与义务结合,共同搞出了一部精品。通过这种方式,剧团不断有新作问世。作为团长的杨仲义深深懂得要使剧团走出困境,必须依靠全团职工。他牢记党的宗旨,以新的人文精神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给每个人以充分展示艺术才华的广阔天地,所以他的身边有一支甘愿付出,乐于奉献的战斗群体。就是这支队伍跟着他把一个重重困难的剧团办得红红火火。
1992年11月,忻州北路梆子青年团应文化部之邀赴西安参加秦、晋、豫'金三角'交流演出,杨仲义以一出《杀庙》'杀'出了忻州的威风,剧场里掌声如潮,经久不息。《陕西日报》以显着位置予以报道,《杀庙》被称为'天下第一杀'。
1994年,当该团再度应文化部邀请赴杭州参加中国越剧'小百花'艺术节演出时,《杀庙》、《拜母》、《休妻》等剧目让杭州观众过足了戏瘾,看傻了眼。演员担任剧团主要领导,无疑对自己的艺术成就有所影响。但杨仲义正确处理个人和剧团的关系,在抓好剧团工作的同时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益求精,从而塑造出一个个光彩鲜活的形象。他主演的剧目有好多被拍成电视剧目。1987年《休妻》,由山西电视台录制播出,并被列入省优秀剧目。
1992年《杀庙》、《拜母》、《休妻》、《逃国》与大型古装戏《醒醉记》由中央电视台录像并播出(至今中央电视台仍不断播出),成为名副其实的经典之作。
1997年,《杀庙》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录制成实景电视剧,收入戏曲精品库,成为全国梆子戏中改编剧目的范例。
1999年,《逃国》代表山西戏剧界参加全国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由中央电视台1套黄金时段实况播出,成为全国梆子戏交流的代表剧目。
2000年自编自演的大型现代戏《香火》获'中国人口文化奖'后,山西电视台录制全剧并播出,被国家计生委纳人'精品工程'。同年,他主演的改编剧目《拜母》参加山西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演出,成为该台经常播出的保留剧目。杨仲义不仅是一位演员,而且还善于作曲兼做导演。由他担任作曲与人合作的《凤栖岩的故事》已成为本剧种的'精品剧目'。由他执导的二人台剧目《本家侄儿》、《邻居》、北路梆子剧目《一条棉裤》均被电视台录制,并成为常播的保留剧目。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