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世家
陈乃春出生于梨园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代名角陈妙轩,其高亢圆润、激越情深的'妙派'唱腔,至今仍萦绕在老福州的脑海中。
正是得益于浓厚的闽剧文化氛围和家庭艺术气息的影响,陈乃春自幼便对闽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家在福州文化宫附近,那一带星星点点分布着众多的剧场。夏夜,不过4、5岁光景的小乃春就搬张矮凳,坐在院门口,和左邻右舍一起,看父亲在声情并茂的演出,还时常溜到附近剧场看看戏,'沉浸在优美的唱腔里'。
看到舞台上父亲和同行们演出,小乃春就万分羡慕,'我在想,哪一天我也能穿上这身戏服,在舞台上表演,那种感受,应该是非常激动的吧。'
源于心底升腾而起的梦想,陈乃春立下远大志向,要当个像父亲那样的一流闽剧演员。1961年,在父亲的指点下,9岁的陈乃春终于开始了习艺学唱生涯。
成为矿工
两年后,陈乃春如愿考进福州闽剧院二团,但由于身体瘦弱,不到二年便又离开了剧团。后来,陈乃春加入福建建设生产兵团二团,被指派到龙岩永定开矿,成了当地第一代矿工。
回想初到永定,陈乃春感慨良多。那时,从福州到龙岩,整整坐了一天的车,从白天到黑夜,不知过了多少村寨,终于停了下来,而眼前所见,竟是黑压压的一片群山,伸手不见五指。这时,一个老乡拎着一盏洋油灯,由远及近,将他带到一个土楼里,望着铺在地上的稻草,想起远方的家乡和亲人,时年16岁的他,顿时泪流满面。
回归舞台
陈乃春剧照
幸好,在艰苦劳作中,他结识了一大批从全省各地剧团解散而来的艺人,组成宣传队。他们每天聚在一起练功、排戏,由他们排演的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古装戏《十五贯》等都在矿区的大舞台上演出。九年的时间里,日子过得充实,也让这些热爱戏剧艺术的人们,找回了难得的精神体验。
'我现在很感谢这段经历,虽然长达9年,但我基本上没有离开过舞台,这给我将来的人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也磨砺了我独立自强的品格。'陈乃春说。
首次摘梅
1978年,福州市闽剧团复团,陈乃春被安排在闽剧班里。已26岁'高龄'的他,面对一群十来岁的孩子们,倍感压力。'他们一开始都笑话我,这么大年纪了还来压腿、翻跟斗、练嗓子,可我不在乎,现在要是怕人家笑,那以后到了舞台上就要被人家笑。'
那时候,他从家中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剧团,每天早上5点多就出门,风雨无阻,半小时到剧团,第一个开始练功,勤奋刻苦的努力换来老师的赞许和同学的钦佩。
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令他找到适合自己角色定位的,是《蔡夫人》中的须生形象'老渔翁',也正是这个出彩的表演,让他在其后不久的《林则徐充军》的角色人选中,从人才济济的闽剧众星中脱颖而出。
为了演好林则徐,陈乃春通读林则徐传记,揣摩人物性格特征,拜访林则徐后人,还仔细观摩表演艺术家赵丹老师饰演的林则徐形象,从中汲取灵感。
功夫不负苦心人。1980年,这出戏一上演,好评如潮,从福州演到北京,还远赴新加坡,引起巨大轰动。林则徐后人拉着他的手说:'先祖就该是这样的。'现在矗立在福州城门一带的林则徐铜像,就是以该戏剧照为原型铸造的。
媒体评论称:'全中国只有福州闽剧团演《林则徐充军》一剧,而福州闽剧团只有陈乃春一人演林则徐一角,而且演得好!'陈乃春当时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年轻表演艺术家。'
1993年,对于陈乃春来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这年5月,在福州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戏剧节传来消息:《丹青魂》吴道子的扮演者陈乃春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一举摘取第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实现闽剧梅花奖'零'的突破。
事隔多年,当再谈及'闽剧第一梅'的话题,陈乃春显得很平淡。他说,艺无止境,今天再倒过头来看当年的演出,已不再感到美满。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