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花艺术传承

解决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难题,是李仙花2001年开始负责广东汉剧院工作以来做的第一件事。为此,她先后从嘉应学院、市艺术学校、湖北黄石市艺术学校等引进、吸收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如今,这些'外来人才'都已成长为广东汉剧的中坚分子,为广东汉剧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汉剧一团的姜文革就是其中的一员。 

'我们在梅州已经扎根了6年,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也在各种比赛上得到了很多奖项,取得了一定成绩。' 

同时,剧院还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法,加强剧院整体理论知识和艺术素质的提高。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打破吃'大锅饭'的旧习惯,实行院、团分级管理,探索发展的新路子,使剧院基本实现了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如今,广东汉剧院开始渐渐走上正轨。

为振兴广东汉剧,传承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精湛技艺,使上进的青年艺术人才得到重点培养,李仙花决定组织一次拜师认徒,邀请一批艺术造诣较高的离退休和在职艺术家收徒授艺。梁素珍、李仙花、钟礼俊等一批汉剧艺术家分别收下了有志发扬汉剧艺术的青年艺术人才为弟子。拜师认徒,师徒相传是中国戏曲艺术得以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广东汉剧院曾两次进行'拜师认徒',在老一辈艺术家的'传、帮、带'下,青年演员在艺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如梁素珍当年培养出了李仙花、杨秀微两位国家一级演员。青年演员嵇兵说:

'拜师认徒的目的就是培养年轻人,年轻艺人可以把老一辈艺术家身上好的东西全部继承过来。' 

除此之外,2005年秋天,李仙花还多方奔走,得到梅州市政府专项资金扶持的广东汉剧幼苗班正式招生。如今,这一批小演员基本功扎实,表演惟妙惟肖。'我觉得小小年纪基本功很扎实,我觉得汉剧的前景应该是很好的。'

为您推荐

梁国英艺术经历

梁国英出生于梨园世家,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1973年的一次偶然机会,她考进了江苏省淮剧团学员班学戏,小小年纪的梁国英,抓紧一切时机,起早贪黑,苦练不辍,她想到的是将来,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演员,必须要练好基本功。1976年,江苏..

王红丽艺术经历

王红丽生长于一个艺术家庭,1979年考入了洛阳地区戏曲学校,习花旦、闺门旦。 1985年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豫剧二团。 1987年主演《春秋配》崭露头角 1988年以《司文郎》在河南省第二届戏剧大赛上获演员一等奖 1989年赴..

梁伟平艺术经历

1971年进阜宁淮剧团学艺,1984年调入上海淮剧团工作,师承淮剧前辈杨占魁、昆剧名家岳美缇,200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除从事淮剧表演专业外,梁伟平还涉足影视剧。在电视剧《月朦胧,鸟朦胧》、《最后的谋杀》、《..

张富光艺术经历

曹秀琴艺术经历

曹秀琴的父亲是一个粤剧爱好者。曹秀琴从小受父亲的影响,非常爱唱戏,村办的业余剧团为她提供了很好的艺术氛围。 8岁时,首次登台,在《沙家浜》中扮演阿庆嫂。那时,小小年纪要记大段的台词,还要又唱又做,不得不晚晚排练到三..

郭明娥艺术贡献

郭明娥作为当代上党落子表演艺术的代表性人物,同时,她还是一名出色的戏曲文化传授者和剧团管理者。她舞台经验丰富,唱腔风格独特且技巧高超。她兢兢业业,从不恃艺傲人,志在不断开拓表演艺术的新境界;她甘为人梯,盛年开始传徒..

张艳玲艺术经历

由河北省艺术学校毕业后,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深造,曾得杨荣环、孙荣惠、李喜鸿等名师指点。 1997年拜着名表演艺术家刘秀荣为师。 2003年至2005年在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研究生毕业,2004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第四届优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