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耀安艺术经历

梁耀安出身於粤剧世家,父亲梁三郎是粤剧名艺人,梁父早年就学於'广东优界八和粤剧养成所'与着名粤剧演员罗品超、邓丹平是师兄弟。梁耀安自小随父学艺,并受教於白云生、邓丹平等粤剧前辈,勤学苦练筋斗功、把子功、身段功、唱功等各种基本功和表演技艺,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基础。有人说梁耀安记曲'叻'(有本事)、'介口'熟、'行当'懂。

学艺之后,父亲便要他对演出剧目的每一场曲、每个'介口'、每个角色的唱、白、表演都要熟悉,成为'通台老倌',甚至经常要阿安把曲词背诵出来。这就促使梁耀安要用各种方法勤奋学艺:一是多看,坚持晚晚看戏,上场时注意别人的表演,下场则站在'虎道门'看戏;二是多读,读剧本,背台词,熟记自己角色和其他角色的介口、曲词;三是多问,除了向本团、本地老师、前辈、同行请教学习之外,每到一处演出,都向当地艺人请教,请他们看戏,提意见;四是多练,请老师、前辈教习、示范,自己学练本身角色(行当)及别的角色(行当)的表演程式和技艺。正是这样,锻炼了梁耀安的记性、耐性、悟性、灵性,对其演出工作大有稗益。如七十年代中期他在廉江粤剧团时,一次剧团派他一个人去南海粤剧团学习《苗岭风雷》一剧,他经过一段时间的随团学习,很快便把《苗》剧整个戏的剧本、每个角色的表演、音乐唱腔、舞美布景、武打以至苗族舞蹈、苗家服饰、发式等都一一记下来,学到手,并回本团排演了这个戏,收到很好的演出效果。

梁耀安十七岁便在剧团担任主要演员,十九岁坐上了'文武生'的交椅,先后在廉江粤剧团(1979年以前)、佛山市粤剧团(1980—1985)、广州实验粤剧团(1985—1993)及广州粤剧一团任当家文武生,主演过现代剧《苗岭风雷》、《八一风暴》、古装戏《三看御妹》、《白蛇传》、《柳毅传书》、《真假金牡丹》、《花染状元红》、《王子蛇仙未了情》等数十个风格不同的剧目,塑造了一批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诸如大智大勇的革命领袖周恩来(《八一风暴》)、风流潇洒、机智风趣的封家俊(《三看御妹》),老实轻信、敦厚憨直的许仙(《白蛇传》),柔肠侠骨、仗义助人的柳毅(《柳毅传书》),纯情忠厚的谦谦君子张真(《真假金牡丹》),以至奸诈狠毒、忘恩负义的魏超仁(《女儿香》)……

他演来形象鲜明,各具特色。梁耀安身材修长匀称,扮相俊秀,嗓音明亮,天赋的'文武生'条件。但他并不满足这'爹妈给的本钱',而是勤学苦钻,不断进取。他认为,作为一个戏曲演员,应该像'海绵'那样汲取各种艺术养份,充实自己。因此,他在担任文武生多年,晋身'大老倌'行列之后,仍诚敬地拜着名前辈演员罗家宝为师。学习其唱腔和表演艺术。并博取各家之所长。梁耀安认为,罗家宝创造的'虾腔'明快、活跃、爽朗、苍劲,表演(特别是后期)属'粗线条',富有阳刚气,适宜演比较'硬朗'的戏;而着名前辈演员陈笑风的'风腔',寓意行腔则较为细腻、委婉、流畅、柔美,表演属'幼线条',一招一式比较细致,适宜演抒情性较强的悲剧。梁耀安有意将二者有机结合,并吸收前辈红伶何非凡'凡腔'那带有'梵音'衰飒、脉脉含情的特点,和吕玉郎'镜腔'浑厚、简洁的'玉喉'特色;他还经常观赏新马师曾等前辈名家的音带、影带,以广采众长,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排演《范蠡献西施》,他请着名演员陈小汉指点小生(官生)行当的身段、唱腔、表演寸度;排演《花枪奇缘》,他请着名粤剧小武陈小棠指点'靠把'上场的功架身段,并参考京剧表演艺术家厉慧良在《艳阳楼》、《长坡》的表演录像,借鉴其一些身段动作。为了排好《王子蛇仙未了情》中王子一角,更好表现这个人物的刚毅、洒脱、纯真、深情,他以晋剧《吕布与貂婵》之'小宴'一场的表演录像为蓝本,学习翎子功,在家里夜以继日地放着录像反复练习,练到头晕眼花、腰酸颈痛也一样坚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梁耀安饰演的王子受到国内外观众和行家的一致好评,交口称赞,后来梁耀安又以《吕布与貂婵》之'吕奉先赴宴'一剧参加广东省首届粤剧演艺大赛,再一次表演了翎子功,在高手林立的激烈竞争中荣获金奖。

为您推荐

现代环境艺术与色彩设计

  在环境中,色彩可以给人们营造出舒适感,充满情趣、和谐舒适的生存环境得益于对色彩的运用与设计。环境设计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但指建筑设计还包括规划设计以及雕塑、壁画等的设计,其中建筑设计是环境设计的主角。无论是..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形态上的应用   形态,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对国家和民族的审美意识进行表达,在艺术造型中通过几何以及有机的对符号的线条和色彩等等进行处理,加上一定特殊的含义,来表达一定的地域文化。   1、色彩。在不同的地..

环境艺术的色彩需求

  环境艺术被称为是“会说话的眼睛”,它直接体现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活品味。通过关注人的需要,环境艺术可以调节人的心理,安慰人的精神。特定的环境引导着人们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设计的意义

女中音的形成和歌唱艺术的发展

  (一)19 世纪女中音的发展   19 世纪女中音的确立,是以历史性地涌现出一批新型女中音歌唱家为前提的。她们以高超的声乐技艺与高度文化修养、卓越的表演能力,展示了女中音歌唱艺术的独特魅力。女中音形成时期的主要..

想象是琵琶表演艺术不可缺少的途径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人的头脑不仅能够产生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而且也能够对未感知的事物产生联想。演奏者在音乐创造活动中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但是,所有的想象最终都必须..

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和画面关系

  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和画面关系主要有三种,首先是声画合一,又可叫做“声画同步”或“写实声”。声画合一是声画蒙太奇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在影视作品中被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声画合一”,是指画面中的形象和它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