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华出生在云南省临沧市的一个小县城。县城里经常会有艺术团来演出滇剧剧目和花灯戏。他从小就喜欢看。有的时候,因为个头小,他挤不到舞台前,就在人群里认真地听。回家以后,他就模仿舞台上的演员边唱边舞表演给父母看,并且梦想着自己也能象他们一样,在真正的大舞台上神气十足地表演。
1970年,12岁的周卫华终于实现了从小的梦想。他靠一首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考进了云南省临沧地区艺术团。然后,跟着艺术团里的演员学习歌舞表演、云南花灯和中国京剧。15岁时,周卫华才真正接触到滇剧。
就这样,周卫华在云南省临沧地区艺术团工作的二十年里,通过多种艺术门类的学习和长时间的刻苦训练,积累了丰富的滇剧舞台表演经验,不过,周卫华也感觉到由于这些经验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实践表演当中,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为了不耽误正常工作,他便时常利用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到昆明专业的艺术院校自费进行滇剧理论知识的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7年,在云南省第一届青年演员比赛中,周卫华凭借在滇剧《狸猫换太子》中《拷扣》一折戏里的表演,荣获二等奖第一名。这个荣誉对他来说是极大的鼓励和肯定。从此,他更坚定了自己在滇剧事业上的信心。
由于周卫华在滇剧表演上成绩突出,1991年,他被调入昆明市滇剧团。
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周卫华感到压力很大。因为,昆明市滇剧团在创作滇剧新剧目方面的实力很强大,对演员的要求很高。同时,这里又汇聚着不少优秀的滇剧演员。不过让周卫华欣喜的是,他能够在这样一个优秀的滇剧团里得到更大、更全面的锻炼。于是,他比过去更加勤奋。周卫华回忆说:
'戏要达到一个很成熟境界时,它需要一直在改。文字改了以后,就必须涉及到舞台的调度啊、自己的唱啊、念啊,都得改动。作者把它(滇剧剧本)改了交给演员,要演员(在)一两天(内),在很短的一个时期内必须展现在舞台上,这种过程是最累、最辛苦。思想不能松懈,那么就得全天地、从早到晚地以新的路子来唱。印象最深的,有一次改动的时候,三天以后,台上(注:台里领导和专家)要审查,结果就在这三天精疲力尽。第三天上台了,在舞台上唱了两场以后,大汗淋漓,身体已经支撑不了了,在舞台上,差点儿昏厥过去了,(身体)确实不行了,就休息休息,缓过神来,缓过气来,然后重新(再表演)。'
周卫华不但在舞台上这么刻苦、严谨,在演出时,也一点不马虎。他说,在接触老一辈滇剧表演艺术家学戏的时候,就看到了什么叫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唱好戏、做好人。这也是他恪守的人生信条和职业道德准则。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