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颅内出血画家傅小石已昏迷500多天
2011年颅内出血致昏迷
2011年6月底,傅小石在北京出了事。'我们因为一个邀请去了北京。'回忆这件事时,王汝瑜脸上流露出痛苦的神情,时年75岁的她同丈夫一起,在长安街遭遇了一起车祸,坐在副驾位置上的傅小石看起来并没伤筋动骨。
2011年7月19日,睡梦中的傅小石突然从床上跌下来,王汝瑜将他扶起时,发现丈夫昏迷不醒,右眼肿起了一个血泡。'颅内出血。'医生的诊断,让王汝瑜如坠深渊。
经过3次开颅手术,医生从傅小石的颅腔内,抽出了超过220毫升淤血,但傅小石依然没能醒过来。可王汝瑜不屈服,她对所有人说,1979年傅小石就残疾了,自己已经照顾了他30多年,也不在乎再来30年。
此后的日子里,傅小石有时会下意识地睁开眼睛,但眼中的神采一直没有恢复。
与命运抗争的艺术大师
在家时,王汝瑜没事会翻起一本傅小石的传记《左手拈花》,看着看着,她长叹一口气。在这位妻子看来,丈夫的一生,实在充满了悲苦。
傅小石出身显赫,父亲是国画大师傅抱石,小时候,傅小石就显露出了出色的绘画天赋,于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但随后的文革中,傅小石为了保护傅抱石留下的数百画作,含冤入狱。
在狱中,傅小石左腿残疾,仍坚持作画,还完成了四万多字的《图案设计新探》文稿。
1979年,'右派'傅小石被平反时,情绪过于激动,突患脑中风,右半身偏瘫,四肢中,仅剩左手可以作画。
但他坚持了下来。'别人作画,寥寥数笔,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了。'王汝瑜翻看着丈夫的画册,指着一幅《木兰从军》说:'这幅画,他画了半年。'
左手作画的傅小石,反而独创了'没骨人物'的画法,直到他出事前,他已经举办了十九次画展,声誉卓着。
从宾朋满座到门可罗雀
出事后,傅小石躺进了病房,这所在马台街附近的房子顿时空旷了起来。
每天早上5点,王汝瑜就起床了,她要将甲鱼、鸡肉、胡萝卜和芹菜用电饭锅煮熟,再用榨汁机,将它们弄成流质。
'早上的电便宜些。'王汝瑜的语气很平淡。
房间里既冷且暗,墙上的空调一整个冬天都没开过了,上面蒙了厚厚一层灰。
'都觉得小石是大画家,家里不缺钱。'王汝瑜苦笑着算了一笔账:傅小石在江苏省美术馆的工资是3900元,王汝瑜的退休工资只有千余元。'加起来刚刚够支付护工的钱。'
也曾经有人来劝王汝瑜把家里的画都卖了,但王汝瑜一直没下定决心,'现在急着用钱,肯定被别人压价,而且,万一他醒了,想要画咋办?'
最终,王汝瑜选择用家中的积蓄支付高昂的医药费,为了省一点钱,她让女儿傅小红每天来家中取走丈夫一天的食物,以代替护工。
但比起流水一样的花费,王汝瑜更在乎的,其实是人情冷暖。
'小石以前经常帮助别人,别人一叫,不是捐画捐钱,就是人到场。'王汝瑜说,丈夫出事前,家中总是人来人往,求画的、买画的、骗画的、偷画的都有,如今,早已经门可罗雀了。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