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石3、人物生平


傅小石与妻子王汝瑜

他出生名门,是着名国画大师傅抱石的长子,却因此在读书时就被打成右派,从此命运多舛,平反后又因中风落下残疾,仅剩左手能动……种种厄运并没有将他击倒,反而如同一个骁勇的战士,用左手重拾画笔,驰骋在艺术的世界里。他就是画家傅小石,以左笔泼墨人物画誉满画坛,打造了艺术传奇。历经劫波成大器,傅小石成功的背后,始终有一个女人不离不弃地相扶左右,她就是王汝瑜。 鲜为人知的是,这对伉俪情深40余年的夫妻,爱情故事极为传奇感人:王汝瑜在认识傅小石之前有过一段婚姻,还有一个孩子,傅小石突破成见和压力坚持和她结婚,给了她一个幸福的家;当傅小石历经坎坷时,王汝瑜回报给他不离不弃、坚贞永恒的爱,鼓励并帮助他重新找到了艺术的春天……

一幅画绽开情缘冲破成见幸福结合


《敦煌壁画》

生于1932年的傅小石,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耳濡目染、天赋异秉,8岁时即能为他人诗集作封面配插图,1956年顺利考上中央美院。父亲傅抱石常欣慰地感叹:'家学后继有人了啊!'但天有不测风云,1957年,傅小石被打成右派,调往南京藏经楼劳动改造,艺术之门从此关闭。 1961年,25岁的王汝瑜被调到藏经楼工作。报到当天,她迷路了,便逮住门口打扫卫生的小伙子问路。小伙子身材很瘦,大脑袋,眼睛非常有神,谈吐颇具有修养,给王汝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跟同事聊天,王汝瑜才知道那天碰到的勤杂工竟是大名鼎鼎的画家傅抱石的长子傅小石,便对他的境遇和身世深感同情。后来见他虽然早上5点多就要打扫,但每到傍晚就躲进了藏经楼里,用毛笔练习作画,那专注的神情,打动了她。王汝瑜觉得他聪明淳朴,一点也不像大家说的'坏人',于是决定帮帮他。

之后,每天天不亮,王汝瑜便赶在傅小石打扫卫生以前帮他打扫干净。傅小石发现后很惊讶,'扫地'之谜被侦破后,他心怀感激,后来开始情不自禁地以王汝瑜为作画对象,有时候仅凭印象素描下来的画,也十分生动传神,他发觉自己原来是爱上了这个善良的姑娘。

一天,王汝瑜像往常一样在打扫走廊,傅小石匆匆跑来,低着头,慌乱地塞给她一幅画后,又匆匆地跑开了。王汝瑜呆冷了几秒,缓缓地展开画卷,却惊讶的发现图中描绘的竟然是自己,画笔十分逼真传神。她王汝瑜看得不仅怦然心动,心中涌过一阵热流,原来,彼此早已走入了对方心里。

爱情像许多人经历的那样,甜蜜地滋长起来,两人经常一起结伴出游,到公园草地上聊天、到玄武湖上划船。兴起时,王汝瑜会即兴给傅小石唱一段越剧,婉转的歌声飘扬荡在清凌凌的湖面上,飘进了傅小石的心坎里。

初见王汝瑜,傅母是喜欢的,觉得这个女子爱笑,举止也很端庄大方。可后来得知她结过婚,还有个孩子,傅家人都觉得不妥,可傅小石非常坚持,不停地劝说父母放下成见。而王家的父母也不赞成这桩婚事,觉得女儿嫁给一个成分不好的人,以后不会有好日子过。王汝瑜也坚持非傅小石不嫁。

就这样,执着相爱的两人,一坚持就是五年,最终打动了双方的父母,得到了老人们的祝福。1966年10月25日,傅小石和王汝瑜正式履行了结婚登记手续,婚礼没有鲜花,没有烛光,只有两颗发誓'在天愿成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的心。

婚后,夫妻俩租住在中央门一所老房子里,条件十分简陋,一张破床,一个破的蜂窝煤炉,一块破的砧板就是全部家档。一到夏天,铁床上的旧床绷就会长满臭虫,必须用敌敌畏喷,用开水烫,否则就会被虫子咬得全身又疼又痒。

尽管条件如此艰苦,生活却因为有爱而幸福。不久,在傅小石提议和坚持下,晓农也搬进了他们的小家,跟随他们生活。乖巧的小家伙早就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叔叔,开始亲热地改口叫他'傅爸爸'。

傅小石也是真心喜欢这个懂事聪明的继子,没有做父亲经验的他,发挥自己所长,使劲浑身懈数陪孩子玩,教孩子画画,逗孩子开心,家庭生活其乐融融。可惜的是,文革的风波愈演愈烈,为了躲避风暴,夫妻俩只好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来到了苏州,住进了朋友着名文学家陆文夫的家里。不久,王汝瑜给傅小石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傅小红。

得此贤妻,有儿有女,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傅小石盼望着时局尽快稳定,一家人能团圆,他能重新酣畅自由地作画。而每当听到傅小石和陆文夫评点艺术、谈吐人生时;每当看到丈夫提笔作画,如同置身世外般全神贯注时,王汝瑜总会被丈夫的艺术激情所震撼,更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历经劫波成大器低调夫妻恩爱非常

出院后,傅小石的两条腿一残一瘫,行走极为艰难,王汝瑜总伺候左右,不敢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傅小石偏食,喜欢吃猪肉,不喜欢蔬菜、水果,她就想尽办法'哄'他。鲫鱼营养好,就熬成汤,放一块猪肉,骗他说是肉汤,他就大吃一顿;为了让他吃点蔬菜,她把蔬菜放在猪肉中包成馄饨……

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王汝瑜就这样毫无怨言地默默奉献着。在丈夫的艺术事业上,王汝瑜也是功不可没的大功臣,她四处多方联系,先后为丈夫举办了29次画展。1992年,王汝瑜还只身带着装有书画作品、换洗衣物、绘画材料的四个大箱子,推着傅小石,出访澳大利亚、美国、香港、日本举办傅小石画展。

逐渐,傅小石的画作闻名中外,受到各大收藏家和艺术评论家的关注和热爱,他的画价,如今每尺达到了近万元。他最拿手的是'仕女'图,形成了鲜明的风格,无论是怎样的美女,似乎都有着同样的神情和仪态。大家都评论说画中人物的原型就是王汝瑜,充分展示了对女性的赞美,对母性的感恩。

历经劫波成大器,傅小石终于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只是遗憾的是,儿子晓农因为肺病,37岁英年早逝,这给傅小石夫妇带来了无法愈合的锥心之痛。女儿小芳身体也不好,也不爱画画。家学后继无人,是傅小石心里最大的痛,年迈的他更加拼命作画,希望在有生之年留下更多的作品流传于世。

名气大了,上门求画的人是络绎不绝。夫妻俩却十分地低调,一一客气地婉拒。如今,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夫妻俩,住在南京天福园的一个小区,像寻常夫妻一样,过着相扶相依的晚年生活。

2009年,天津人民艺术出版社的编辑找上门,希望为傅小石出一本'大红袍'作品集。王汝瑜非常高兴,因为只有顶尖的艺术家才有资格出这样类型的作品集。她不顾年事已高,坚持戴眼镜亲自鳞选出一幅幅作品,亲自整理傅小石的创作年谱。

有一家电台在中秋节采访他们俩的时候,主持人说:'傅老师,人说‘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您觉得您能取得今天这样令人瞩目的成绩,您的夫人是不是也有一半的功劳呢?'傅小石反应很快,用手势比划了下,意思是说,夫人王汝瑜占了百分之八十,他只占百分之二十。

着名美术教育家、国画大师刘海粟曾在《人民日报》上撰文'勉小石':对于小石的画,不能用寻常的尺子去量。这是一颗热情的、不甘沦为平庸而虚度岁月的心。对祖国、生命、青春、历史、爱情、土地、平凡与不平凡人们唱出的赞歌,是生命和艺术战胜死亡和残疾的丰碑。在那碑前的花束,就是妻子王汝瑜无私奉献给他的爱情,在误会、非难、困苦中都不曾凋谢……

坎坷而高贵:对索画者小气,对公益却慷慨

'都觉得小石是大画家,家里不缺钱',只有王汝瑜心里清楚,两人每月的退休工资万余元仅够支付护工工资和购买营养品。因为她始终不放弃对傅小石的治疗,前后三次手术加各种治疗和药物的费用非常巨大,但王汝瑜仍各种腾挪筹钱,却舍不得卖掉家中傅老的画,'以前傅老师一直舍不得他的画。有一次萧平带一个香港的朋友过来,人家喜欢傅老师的画,挑了一幅想买,结果转头傅老师又把画收起来了。他说那张是他特别得意的,他舍不得卖。那时候我们笑他,可现在,再困难我也舍不得卖他的画,他的作品我都给他收着呢'。'他是个老实人,只知道画画,特别低调,好多人找他做宣传,但他知道有时候宣传搞活动人家难免求画,他的画用左手一笔一笔画出来特别不容易,所以他宁愿不宣传也舍不得他的作品'。

尽管夫妇俩对于外界索画都非常'小气',但在慈善和公益方面两人却很慷慨:2011年就在傅小石出车祸前,傅小石和王汝瑜向中国残联捐出18平尺的精品之作《潇潇暮雨》,除此之外,他们夫妻先后还为希望工程、为赈灾活动、为重病和残疾儿童多次捐款捐画。

'尽管圈内都认同他画得好,但因为太过低调,很多人对他的消息并不了解,他都昏迷好几年了,我还经常接到电话请他去办展出画册发行邮票什么的',这么多年来除了画画,傅小石所有的事务都是夫人王汝瑜在打理的,包括傅小石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举办的30多次画展,夫人记得非常清楚,'一共是39次'。在王汝瑜晚年的规划中,她接下来还要为傅小石出画册,甚至还想为他办一个纪念馆。

为您推荐

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人物生平

柏辽兹 柏辽兹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他亦早年学医,1821年赴巴黎入医科学校,在他的自传中曾有描写,说自己看到医学院中解剖课上和标本室里的恐怖景象而放弃学医(可能是晕血症)。柏辽兹少年时曾学习长笛和竖笛,后来学习过吉他的最..

盖叫天人物生平

盖叫天 盖叫天,幼时入天津隆庆和科班,习武生,后改习老生。倒嗓后仍演武生,以短打武生为主。长期在上海等地演出,宗法李春来并且有所发展创新,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盖派'。代表剧目有《武松》、《十字坡》、《..

梅兰芳生平经历

梅兰芳出生于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梅家老宅,祖父是京城着名青衣花旦演员梅巧玲。梅兰芳父母早亡,由当京剧琴师的伯父梅雨田抚养,八岁开始学戏,十岁(1904年)登台。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

雪艳琴人物生平

莫德格玛生平经历

莫德格玛 莫德格玛,蒙古族,民国30年(1941年)12月25日,出生在今察右后旗一个贫苦的农牧民家庭。国家着名蒙古族舞蹈家。 她从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民族舞蹈,无论放羊还是倒场,从未间断弹跳功力的训练。1955年,14岁的莫德格玛..

许翰英人物生平

许翰英剧照 许翰英江苏徐州人,祖籍山东平度县(现青岛平度市)。自幼酷爱京剧,曾在北京'鸣春社'搭班学艺,后来又随前辈艺人律佩芳、何佩华、赵绮霞等先生学戏。直到拿手戏很多,又有了雄厚的基础时(23岁)才正式拜'四大名旦'之一..

金湘人物生平

金湘 金湘出生于1935年4月20日,7岁开始学习钢琴,11岁考入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幼年班,主修大提琴和钢琴。 1952年7月毕业于天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随即转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从事民族民间音乐搜集、整理、研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