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家庭的教育和影响,我从小就爱唱爱跳,大家说我天生有一副难得的好嗓子。看着戏台上演戏,我自己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和学习,时间长了,我就学会了好多的唱段。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后来,这些唱段飘出了通许家乡,飘向了天空,伴着我走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也带着我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从此,杨红霞的名字和戏曲联系在了一起。
12岁时,爱唱爱跳、喜欢戏曲的我走进了通许县豫剧团。两年后,我考入郑州市文化艺术学校,学习表演专业。郑州艺校的生活是简单、快乐而又辛苦的,每天的生活就是拼命学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有了在郑州艺校打下的良好基础,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郑州市豫剧二团(现为郑州豫剧院)工作,在虎美玲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学会了《大祭桩》、《花木兰》、《抬花轿》等戏。说到虎老师,我一直心存敬佩和感激,她是我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老师之一,她教我唱戏,使我明白演戏要演人物、唱感情、多实践。在郑州豫剧院时,我常演的戏有《大祭桩》、《花木兰》、《义烈女》和《唐宫娇女》等。最难忘的是和虎老师同台演出全场的《花木兰》、《大祭桩》等戏,我和虎老师各演上下半场,我一边演戏一边仔细揣摩和向老师学习。除了演戏,老师还教会我做人的道理,记得老师常说,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无论学什么,都要学到最好。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把她当成生命中的至高追求,不怕辛苦,没有怨言。尽管后来,我由郑州豫剧院调到了河南省豫剧三团,但一直到现在,我也一直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为了演好《大祭桩》,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神韵,我跟着虎美玲老师认真学习、反复揣摩和体会,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反复锤炼。虎老师称赞我是学戏最投入的一个。后来,我以这段戏参加在长沙举办的全国青年演员比赛并获得金奖。我体会到,没有台下的辛苦和汗水,就不会有舞台上的光鲜和亮丽;没有平时枯燥单调的演练,就不会塑造出形象丰满的人物形象。面对社会上灯红酒绿的浮华和诱惑,面对90年代戏曲事业的滑坡,很多人动摇了自己的信念,改行离开了戏曲舞台。当时也有一些人劝我离开,让我改行做其他挣钱更多的工作。我想了很多,打开记忆的闸门,我想到了儿时的梦想和追求,想到了我塑造过的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义烈女、黄桂英、花木兰……我热爱这些自己倾心塑造的戏曲形象,她们早已和我的生命融为一体。我还想起了那些喜爱我的观众,想起那一次次难忘的演出经历。想起他们,我感到,我在舞台上的歌舞哭笑就不再仅仅是表演,更是真情的展示和生命的燃烧。所以,我怎么舍得离开戏曲舞台?我愿意为她倾注我的一切……
豫剧现代戏《朝阳沟》是杨春兰老师的经典代表作品。当河南省豫剧三团决定复排《朝阳沟》并让我出演银环这个角色时,我既紧张又激动。虽然有魏云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但理解和演绎经典,毕竟需要一个体验和锤炼的过程。第一次排练上山时,魏云老师和导演直摇头,说我的表演不够自然和贴切。我当时心里很不平静,也一度犹豫和难过,后来我意识到了自己与角色的距离,尝试着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体验那个年代一个城市女学生的真实感受。复排以后的《朝阳沟》,杨兰春老师对原来一些明显带有年代烙印的唱段进行了改变,最明显的就是'旧社会山区十年九旱,解放后党领导才有今天'、'什么人坚守阵地望着你银环'等段唱词,改编后少了些政治色彩,更加自然和贴近生活。
新的'银环'终于在2001年的春天第一次呈现在首都舞台。我喜欢那个红花格子翻白领的上衣,那个长吊带绿格子的书包,那两条黑油油的长辫子,这是那个时代的人物印记和性格底色。上山时,银环身上透出的是青春的朝气,下山时,银环眼中流露的是对朝阳沟的不舍和留恋。在长安大戏院的演出结束后,听到台下阵阵欢呼和掌声,看到观众迟迟不愿离开的期待和赞许,我情不自禁地流泪了。我塑造的第三代银环形象初步得到了专家和首都观众的认可,这更激励我演好银环……后来,这部戏在2003年河南豫剧文化周活动中再次到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2005年,《朝阳沟》在河南人民会堂演出,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空中剧院栏目进行了直播,全国的观众认识了我扮演的银环。2009年,《朝阳沟》作为建国60周年的献礼工程,再次进京到国家大剧院演出,依旧好评如潮……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