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仙,1967年出生在河北省容城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受父母及哥哥姐姐们的熏陶和影响,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十分专注、执着,塌塌实实。当年报考河北省艺术学校时,一位老师做了几个戏曲旦角的简单身段让她模仿,虽然从没受过任何训练,从没经过这种阵势,徐金仙还是鼓足勇气,认认真真地去做了。结果不难想象,现场的考官大都忍俊不禁,她知道自己的动作做的不好,却没有一丝沮丧和泄气。当听到那位老师说'再来一遍'时,徐金仙笑了笑,毫不犹豫地又做了一遍,依旧是那么认真。这一次的效果未必好于前次,但考官们没有再笑,他们赏识徐金仙的专注和执着,欣慰地互相示意:这孩子是棵好苗!
或许因为宿舍楼就在剧团大院,出门就可以上班,或许因为离家不足百米就有个菜市场,准备一日三餐十分便利,徐金仙的日常生活显得有些单调。除了必要的家务,她似乎只对练功、排戏和演出感兴趣。剧团的排练厅、家里的客厅,都是徐金仙练功的好场所。每当接受一个新的角色,她都要反复研读剧本,查阅有关资料,置身特定环境,揣摩人物心理,探求人物性格发展轨迹,寻找和选择最佳的表现手段。
新编历史剧《胡风汉月》,是青年评剧团近年创作、演出的一部力作,由徐金仙的老师、着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首演,曾获第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届文华大奖等多项奖励。集中该剧后半部分的精华,学演蔡文姬,徐金仙着实地下了一番功夫,花了一番心血,使这一艺术形象既具乃师的神韵和风采,又有自己对角色的深刻体验和独特感悟。为表现蔡文姬爱草原、恋中原,舍小家、顾大家的细腻情感和博大胸怀,她在总体把握人物性格成长、发展进程的同时,为唱腔旋律注入了浓烈的情感色彩,使其声情并茂,效果极佳。'敕勒川阴山下草肥水美',既表现了蔡文姬身居大漠十二年,和草原融为一体之后的情感积淀,也为董祀'出使边塞',带给她人生旅途的重大转折形成强烈反差;'几多回望断天涯长安柳',细腻的处理,将人物对家乡故国的眷恋和思念娓娓道出;'今别离'则重点渲染蔡文姬与亲人难离难舍的真情实感,相继融入对'王爷他难舍恩和爱'的理解,对其当年'赫赫军帅惜裙钗'感激,对'未解人世'、'未离娘怀'一双儿女的牵挂,使人物在缕缕情牵、进退维谷的境地'肝肠寸断悲满怀',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2001年9月,在河北唐山,徐金仙主演现代评剧《心灵的呼唤》,荣获第二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优秀表演奖;同年10月,在山西太原,青年评剧团以河北省西柏坡评剧院的名义,应邀参加第六届'映山红'中国民间戏剧节,徐金仙先后主演《心灵的呼唤》和评剧经典剧目《杨三姐告状》,荣获优秀表演奖。一位资深的戏剧专家表示:一年之内获得两项国家级奖励,说明徐金仙已经具备了'夺梅'的实力。也有人说她是赶上了好机会,对此,徐金仙淡淡一笑,未置可否。她认为,机会固然难得,但若没有长期的积累和充分的准备,再好的机会也很难把握。
用真情实感体验角色心理,为艺术表现手段注入灵性,徐金仙对此深有体会。她说:戏曲演员掌握并运用传统程式和艺术手段固然重要,而努力贴近角色,体验人物,赋予唱、念、做、舞等技巧、技法以生命和灵魂,做到既形象又神似,则更为重要。根据《红楼梦》改编的《宝玉与黛玉》,是青年评剧团建团初期的创作剧目之一,也是现任团长刘秀荣第一次获得梅花奖时的主打剧目。老师为弟子的'争梅'专场安排《宝玉哭灵》一折,可见要这一'哭'绝非易事。
剧中,贾宝玉于迎亲鼓乐中惊闻噩耗,痛不欲生。徐金仙伴以水袖的舞动和急促的圆场疾步走上,进灵堂、见灵牌时又骤然停止,随着弱起渐强、由慢渐快的唱腔,一步一抖,一步一颤,形象地表现出贾宝玉因蒙受重创而头晕目眩和由喜堂到灵堂的无限伤感;呼天抢地的一声'林妹妹',似见其近在眼前,又仿佛若即若离。接下来的、,结合人物对往昔的追忆,将用表情、手势和身段创造出的一幅幅意象'画面',清晰、真切地表现出来,传达出去;向紫鹃询问'诗稿'、'瑶琴'、'花锄'和'鹦鹉'时,将人物对黛玉的关切逐渐转为对世人、世事的愤慨和鄙视;重复一遍的'杂林不栖比翼鸟,浊世难开并蒂莲',先弱后强,实现了由疑问到肯定的含义递进;'脱去锦衣换袈裟'的'换袈裟'三字,又在表情上和唱腔中融入悲切、凄凉、超脱、叛逆等复杂情感,为这一形象添上了浓墨重彩的最后一笔。
成为剧团的主演之后,徐金仙渐渐有了些名气,电视里,报纸上,时常有她的身影、话语和消息。但除了在舞台上,她无论在哪里,做什么,为人处事,举止言谈都一如既往。工作中,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始终和同志们保持一种和谐、良好的合作关系;艺术上,她尊重师长,勤学好问,无怨无悔地刻苦追求,孜孜不倦;生活里,她为人正直,待人热诚。在剧团大院,年长的喊她'丫头',年轻的喊她'姐姐',同龄人则亲切地叫她'仙儿',从没变过。
评剧现代戏《心灵的呼唤》,是徐金仙首演的原创剧目之一。该剧描写下岗、丧妻的工人姜大龙面对生活的挑战,自强自立;而痴迷邪教的姜母却不断诱使孙女苗苗随其'练功'。出与对姜大龙的敬佩、对姜母和苗苗的担忧,更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为使姜母及苗苗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家庭离异的女医生成金凤毅然介入这个残缺的家庭,以充满真情的圣洁心灵,发出诚挚的呼唤。毋庸讳言,这是一出产生于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定向'剧目,但徐金仙饰演的成金凤,却积极发挥戏曲艺术优长,努力丰富舞台表现形式,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使崇尚科学、珍爱生命、讴歌人间真善美的主题不断深化,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结合,赢得了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