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淑梅,出生于兴胜镇桅杆村农家,兄妹6人,排行第五,因兄弟姊妹较多,家庭较为贫困,13岁就读新胜中学而被学校推荐到县川剧团委培合川班,在她懵懂无知的情况下入了川剧门强。没有耳濡目染,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她深厚的艺术造诣来自于对川剧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13岁时,蒋淑梅就凭着一条好嗓子考入重庆潼南川剧团,主攻青衣,闺门旦,1979年正式登上川剧舞台,开始了自己的川剧艺术生涯。
在潼南川剧团,川剧折子戏《出北塞》、《送行》,大幕戏《珍珠塔》、《云中落绣鞋》等剧目中,都有她的出色演出。
1987年,蒋淑梅调入遂宁市川剧团,并拜在具有川剧'皇后'之称的许倩云门下学习,表演艺术有了质的飞跃。
1989年,她演出的《思凡》,以动情的唱腔,细腻的表演,首获'金鹰杯'电视大赛'荧屏奖',同年表演的《马嵬轶事》获四川省振兴川剧第五届汇演优秀演员奖。
1992年,在现代戏《周八块》一剧中,她饰演的覃春秀获得四川省振兴川剧第六届会演优秀演员奖。
1994年,走红遂宁的川剧名旦蒋淑梅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绵阳市川剧团,进团后,分配给她的第一个角色是川剧《大禹魂》中的涂山氏,是一位远古时期的部落女酋长。
为了超越自我,蒋淑梅放弃了温婉柔美的常用唱腔,而是采用高亢激昂的唱腔,突出洪荒时代的豪迈与奔放;没有了惯用的三尺水袖,蒋淑梅就把川剧老生和武生行当的台步、形体融化到'涂山氏'身上,赋予了'涂山氏'刚强执拗,性烈如火的舞台形象。功夫不负有心人,尽管涂山氏在全剧中只是一个配角,蒋淑梅却以她出色的表演在中国第四届戏剧节上捧回了优秀演员奖。
1996年,在四川省首届川剧旦行大赛中,蒋淑梅带去了《武松杀嫂》和《劝学认子》两处戏,剧中人潘金莲和玉英分别以花旦和青衣应工,充分展示了她扎实的基本功和塑造人物的能力,一举拿下了大赛一等奖的第一名。
此后的几年里,蒋淑梅在绵阳的川剧舞台上演得风声水起,拍摄了舞台艺术片《绣襦记》,主演了省内第一张川剧MTV《绵州赞》,获省级电视音乐艺术片一等奖,主演的原创川剧《箫声咽》获首届全国川剧艺术节金奖,由她表演的折子戏《三祭江》和《衣冠梦》被中央电视台录制成舞台记录片,至今还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随市政府出访新加坡、日本,把川剧唱出了国门……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