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淑梅艺术经历

蒋淑梅,出生于兴胜镇桅杆村农家,兄妹6人,排行第五,因兄弟姊妹较多,家庭较为贫困,13岁就读新胜中学而被学校推荐到县川剧团委培合川班,在她懵懂无知的情况下入了川剧门强。没有耳濡目染,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她深厚的艺术造诣来自于对川剧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13岁时,蒋淑梅就凭着一条好嗓子考入重庆潼南川剧团,主攻青衣,闺门旦,1979年正式登上川剧舞台,开始了自己的川剧艺术生涯。

在潼南川剧团,川剧折子戏《出北塞》、《送行》,大幕戏《珍珠塔》、《云中落绣鞋》等剧目中,都有她的出色演出。

1987年,蒋淑梅调入遂宁市川剧团,并拜在具有川剧'皇后'之称的许倩云门下学习,表演艺术有了质的飞跃。

1989年,她演出的《思凡》,以动情的唱腔,细腻的表演,首获'金鹰杯'电视大赛'荧屏奖',同年表演的《马嵬轶事》获四川省振兴川剧第五届汇演优秀演员奖。

1992年,在现代戏《周八块》一剧中,她饰演的覃春秀获得四川省振兴川剧第六届会演优秀演员奖。

1994年,走红遂宁的川剧名旦蒋淑梅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绵阳市川剧团,进团后,分配给她的第一个角色是川剧《大禹魂》中的涂山氏,是一位远古时期的部落女酋长。

为了超越自我,蒋淑梅放弃了温婉柔美的常用唱腔,而是采用高亢激昂的唱腔,突出洪荒时代的豪迈与奔放;没有了惯用的三尺水袖,蒋淑梅就把川剧老生和武生行当的台步、形体融化到'涂山氏'身上,赋予了'涂山氏'刚强执拗,性烈如火的舞台形象。功夫不负有心人,尽管涂山氏在全剧中只是一个配角,蒋淑梅却以她出色的表演在中国第四届戏剧节上捧回了优秀演员奖。

1996年,在四川省首届川剧旦行大赛中,蒋淑梅带去了《武松杀嫂》和《劝学认子》两处戏,剧中人潘金莲和玉英分别以花旦和青衣应工,充分展示了她扎实的基本功和塑造人物的能力,一举拿下了大赛一等奖的第一名。

此后的几年里,蒋淑梅在绵阳的川剧舞台上演得风声水起,拍摄了舞台艺术片《绣襦记》,主演了省内第一张川剧MTV《绵州赞》,获省级电视音乐艺术片一等奖,主演的原创川剧《箫声咽》获首届全国川剧艺术节金奖,由她表演的折子戏《三祭江》和《衣冠梦》被中央电视台录制成舞台记录片,至今还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随市政府出访新加坡、日本,把川剧唱出了国门……

为您推荐

现代环境艺术与色彩设计

  在环境中,色彩可以给人们营造出舒适感,充满情趣、和谐舒适的生存环境得益于对色彩的运用与设计。环境设计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但指建筑设计还包括规划设计以及雕塑、壁画等的设计,其中建筑设计是环境设计的主角。无论是..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形态上的应用   形态,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对国家和民族的审美意识进行表达,在艺术造型中通过几何以及有机的对符号的线条和色彩等等进行处理,加上一定特殊的含义,来表达一定的地域文化。   1、色彩。在不同的地..

环境艺术的色彩需求

  环境艺术被称为是“会说话的眼睛”,它直接体现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活品味。通过关注人的需要,环境艺术可以调节人的心理,安慰人的精神。特定的环境引导着人们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设计的意义

女中音的形成和歌唱艺术的发展

  (一)19 世纪女中音的发展   19 世纪女中音的确立,是以历史性地涌现出一批新型女中音歌唱家为前提的。她们以高超的声乐技艺与高度文化修养、卓越的表演能力,展示了女中音歌唱艺术的独特魅力。女中音形成时期的主要..

想象是琵琶表演艺术不可缺少的途径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人的头脑不仅能够产生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而且也能够对未感知的事物产生联想。演奏者在音乐创造活动中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但是,所有的想象最终都必须..

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和画面关系

  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和画面关系主要有三种,首先是声画合一,又可叫做“声画同步”或“写实声”。声画合一是声画蒙太奇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在影视作品中被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声画合一”,是指画面中的形象和它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