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兰,以文戏的唱与做为主,尤其唱腔更为精美,以致成为她表演艺术中,观众始终不移的审美重心。艺术不是孤立的,在她那令人倾倒的演唱中,积淀着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思想。
人们知道,豫剧有六大名旦,她们的流派旗帜赫然飘展于剧坛。做为身处聊城以旦行为业的章兰,凭她的艺术天赋,完全可以依附某一流派,借师之名和流派之光,扶摇而上。况且八十年代拜师挂派风潮席卷梨园。然而章兰却别取路径,对云集在豫剧大本营河南之地的前辈名家们,由衷敬服,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跟踪潜学。她几乎买全了她们的音带光盘,反复揣磨,但她没有以某派做圭臬,而是始终卓然自立,广采博取,走自己的路。
在剧目上,冲破流派疆限,兼演名家代表作。豫剧大王陈素真的《三上轿》《三拂袖》,常香玉的《花木兰》,崔兰田的《陈三两》,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阎立品的《秦雪梅》等代表作,她都演。但又不恪守她们的路数,更不仿效她们的唱法,而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理解,吸收她们的长处,演出自己的样子。在这里,她没有某些流派演员,亦步亦趋唯恐走样的心理负担,而是放开手脚,任我变通。且举两个大家熟知的唱段为例:
常香玉《花木兰》'刘大哥说话理太偏'一段,章兰在唱这段时,旋律大体未变,但在唱法上却是自己的特色,全段轻重缓急收放突出显势。如'理太偏''偏'的俏收,'到边关''关'的下滑,'女英雄''雄'鼻音的加重,都很突出。末句'哪一点不如儿男'的'男'伸得幅度较大,先扯散,拉长,最后豁然放开。
马金凤《穆桂英挂帅》'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一段,章兰前段唱得节奏沉缓;中间'刀劈王伦'一段,重'顿'与'提'的对比;后八句,字字含愤,格外有力;尤其最后'我不杀安王贼我不回家门'的'门',做了新处理,两次翻高,先稳后放。全段层递加紧,唱足了英雄之气。
当然,作为豫剧后生的章兰,不能比肩于前辈巨擘,但她继承前辈的演唱艺术,又做出自己的处理,体现出自己的特点,且为观众所接纳欢迎,这是不易的。没有独立的艺术精神,没有相当的功力,是做不好这一步的。
实践证明,章兰的路走对了,她的独立的创作精神,孕化为她那华丽娟婉、章清韵透的演唱风格。
章兰的唱,有口皆碑。她生就了一副甜美而有韵气的好嗓子,且驾驭自如,有声静韵透之美。豫剧的唱多有紧梆急弦,奔放高亢,她唱来,既有力度,又无躁气,有高腔的韵之美。至于低腔的韵婉,就更在掌握之中。豫剧多有滑章、颤音,章兰的唱,用得多而显。滑音求其清爽,颤音求其快捷。吐字上,她既有轻俏,又有凝重,掷字有声。
章兰演唱特色,集中于她的代表作《陈三两爬堂》一剧。该剧唱腔,辗转多姿,揉用曲剧、越剧、黄梅等唱法,令人耳目一新。当今戏剧大家张庚在北京看了该剧后,直夸道'我看了那么多《陈三两爬堂》,章兰的最好'。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