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增强民众文化素养
卢禹舜
卢禹舜指出,当前,我国文化消费增长滞后于消费总体增长。从需求上看,文化消费结构不尽合理,文化消费层次失衡,表层的、泛娱乐化的文化消费盛行,而较有内涵的、高品质的文化精神需求整体上增长不大,民众整体的文化素养不高。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相对比较薄弱,对于民族文化的体认和中华文化复兴问题较为淡漠。
卢禹舜认为,造成文化民生中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三方面。一、经济因素。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及收入不平衡是主要的因素,近年来,居住、饮食等消费成本的逐年增高,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化消费。而且,我国社会中产阶层比例较少,而他们是文化消费的主流人群。二、社会因素。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限制了人们的文化发展需求,人们更倾向于通过储蓄谋求未来的'自我保障';追求'功利型'、'有用性'的价值取向等,使得人们对'非必需'的'无用'的精神文化需求忽视、边缘化,对此类文化消费形成了挤压。生活经济压力、心理压力的加大,使得人们倾向于选择成本低、更具有表层娱乐、消遣性的文化娱乐内容。三、文化因素。有历史的因素、教育的因素,也有西方文化的冲击,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缺失、文化传统断层,民众缺乏基于对本民族文化深刻了解基础上的文化认同与归属感,此外,还有文化传播的有效性等问题。
为改善文化民生,提升民族整体文化素质,卢禹舜建议,国家应重视'种'文化,从基础教育抓起,进行'国粹'教育,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相关精粹内容渗透入基础教育甚至学前教育,使人们从小就对民族文化有一个客观的体认,并将一些优良的传统继承下来。在社会层面,通过媒体宣传、利用传统节日等加强生活方式的引导,尤其是对包含着优良传统美德的礼仪习俗的生活方式的倡导;在全球化文化大潮和世界各国文化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华文化一方面要探讨现代转化的更合适路径,一方面要探索'走出去'的更有效方式,另一方面,还要特别重视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内的承续和发展。可提倡文化元素在市政规划等方面的体现,营造和谐中国的文化景观;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阶段,建议有关部门在文化领域设立最高荣誉的激励制度,以在全社会引领重文化、重艺术、重创新的时代风尚;在文化产品中关注民众生活、需求和承受力,创造平台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创造文化和艺术的活动。高端艺术可以以艺术衍生品的形式亲近人民生活,使人们有能力消费起更高端和高雅的文化艺术。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