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煌友人生之最
最用心的作品:《春雷》拍了几十年照片,何老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用心'二字。1982年前后,他拍摄的重心是'国贸',怎样通过镜头中的'国贸'来反映深圳速度,成为他每天苦思冥想的核心。这时,刚好赶上单位分房,按照他的资历,他可以随意在桂园路挑选楼层,但他主动选择了最高的6楼。因为在6楼拍摄国贸的角度最好,为此还和家人生了一场大气。这一拍就是几年,《春雷》就是这时的作品。
最感动的事情:采访翻身大队
上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是宣传重点,西乡公社翻身大队是广东省农业学大寨的典型。对翻身大队的拍摄,前后持续进行了几年,在拍摄的过程中,何煌友深切感受到当时农民的艰难和战天斗地的精神。在围海造田时,刚刚搞好一点,洪水又来了,一切又得从头来,而且当时又没有机械化,但当地村民那种对党的感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他说,自己曾多次一边拍照,一边抹眼泪。
最难忘的经历:为拍照学用泥板
大概是1972、1973年,要拍渔业题材,选定了拍海边的蚝田。但拍蚝田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当时的机器没有长焦,而蚝田又必须在落潮时拍摄,这样,如何近距离接近蚝,就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他看到当地的蚝家在蚝田中行走全用泥板,有点类似今天的滑板车,用一块木板放在地上,上面有手扶的地方,然后一只脚站在木板上,另一只脚快速地蹬烂泥。为了学这样的技术,何煌友划破了自己的一双脚,三个月后,终于学会了用泥板,拍摄蚝田的任务才终于完成。最自豪的事情:用镜头记录深圳
深圳建特区25周年,何煌友担任深圳摄影学会会长也刚好25年了。何煌友认为自己最自豪的事情,便是用镜头记录下了深圳原来的面貌。他举例说,深圳建特区20周年时,他出版个人摄影作品集《鹏城叙旧》;建特区25周年,他出版个人摄影作品集《老深圳》(上集),然后是《老深圳》(下集);他计划在建特区30周年时,推出自己的第四本摄影专集《特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