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稚柳作品欣赏

谢稚柳(1910-1997),擅山水、花鸟、人物、走兽及书画的鉴别。早年多工笔细写,晚年喜用落墨法,纵笔放浪,墨彩交融,呈现浓郁浪漫的诗境。工书法,精鉴赏。曾在成都、重庆、昆明、西安、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竹篱图》入选第2届全国美展;《莲塘(脊鸟)鹆》和《茶花山鹊》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草原牧歌》等藏于中国美术馆。1962年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中国书画鉴定组,赴京和津、沈等地阅书画万馀。1983年担任全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组长,次年开始全国性书画鉴定工作。
谢稚柳画作

画风

谢稚柳的绘画,没有名师传授,属于自学成才。他初学明代画家陈洪绶,早年书画一副老莲作派,后由此上溯到宋代绘画,画风一变。继而又着力五代的董源、巨然,下行至元明清诸家,与张大千去敦煌考察后画风又一变。晚年研究徐熙落墨法,画风再一变,由工笔细写转向豪放写意,色彩由淡雅转向浓烈。此时对张旭书法产生浓厚兴趣,由学怀素、黄山谷改学张旭,书风也为之大变。他一生举办个人画展近二十次,在书画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书画作品总是洋溢着才情,才情又支撑了他的自信,但同时隐藏着对传统理解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这种主观性和片面性导致他与徐邦达等鉴定家常有分歧。且不论分歧中谁是谁非,而由于各人知识面的局限和各执一偏,是产生分歧的原因,这一点基本是可以肯定的。

鉴赏

谢稚柳的鉴定艺术确是在创作中一步一步深化的。他的过人之处是着眼直达书画本身,绝对不会敲边鼓。早在1966年,他于香港《大公报》上连载《论书画鉴别》一文,这是一篇有系统的鉴定学论文,从传统的鉴别方法,讲到鉴别方法的论证,讲到辨伪,特别是在讲到对书画本身的认识一章中,谢稚柳画作精论迭出,显示出艺术家对鉴定的敏锐观察力。他从笔墨、个性、流派诸方面来认识作品的体貌和风格。笔墨是形成书画的基本条件,也是形成书画风格的重要内容,更是鉴定书画的主要依据。他认为'首先在于笔,特征是笔的性格,笔所形成的形式,形式所产生的风格,三者是分不开的,三者的综合,是个性,也是时代性。'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反过来,从笔墨上也能看出时代风格。如谢稚柳在鉴定《游目帖》时,认为不是王羲之真迹,连唐摹本也不是,而是元人手笔,理由是《游目帖》的笔势与形体已具有赵孟頫的风格。他还能从某一画家的构图定式中点破天机,如对《茂林远岫图》的翻案就是靠此,认为绝非李成之笔,而是出自燕文贵,他举出传世的燕文贵的四幅画,《溪山楼观图轴》、《江山楼观图卷》、《溪风图卷》、《烟岚水殿图卷》,指出它与《茂林远岫图》的一致性。'试从山的形及其皴法,树木的形及其描法,水边的石及其铺陈,流泉的形及其墨的运成以及屋宇及其安排,无一不显示出一手的迹象'。特别是在上列四图中,都毫无例外地在水畔安排着华美的台榭楼阁,而《茂林远岫图》也作了同样的铺陈,这在宋代画派中是独特的表现形式,其实这就是'燕家景'的一大特征。谢稚柳创造性地提出'性格说',认为鉴定的标准,是书画本身的各种性格,是它的本质,一个画家可以产生水准高的作品,也会产生低劣的作品,问题不在于标准高低、宽严,而在于书画本身的各种性格的认识,性格自始自终贯穿在优与劣的作品之中,基于此,谢氏对于书画作品出现特例时,即某一画家临时变换习惯性画风,或者是早年所作的不成熟样式等等,皆有可能不被迷惑,从而具有深邃的鉴别力。书画实践和他的望气性格使他的鉴定具有一种神奇性,王蘧常在《谢稚柳系年录》的序言中说:'君之鉴别古迹真赝,往往望气而知神遇于牝牡骊黄之外。鉴既定,如南山之不可移,人或不信,但久而后君言卒验,予曰君古迹之九方皋也。'对他的望气给予极高评价,所以从这点上看,谢稚柳是目鉴的天才。

为您推荐

内蒙古地区钢琴作品民族风格审美的思考与研究

  如前文所述,我们目前许多钢琴作品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与学习者的接受和欢迎,其根本原因就在在于它们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艺术风格。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文化只有先是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因而我们的音乐也毫无..

内蒙古地区钢琴作品民族风格创作的分析与把握

  在内蒙古地区钢琴作品的形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它将钢琴艺术的技巧本身发挥到了极致,从而使得其民族音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凝练与升华。这些钢琴作品我们如果概括起来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情况..

舒伯特作品钢琴伴奏织体分析

  本文从乐曲创作角度入手,探究舒伯特在钢琴伴奏上的创作手法,力图从创作技法上得出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主调性织体   钢琴伴奏是乐曲的主旋律,伴奏声部的变化对和声色彩的影响很大,为表现乐曲在旋律、调性设计..

舒伯特作品钢琴伴奏特点

把握曲调旋律,体会作品情感

  声乐艺术中词与曲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词奠定了曲的感情基调,使得整部作品的情感表达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更贴近实际的宣泄这种情绪;而曲则像音波的曲线图一样为听众展示了作曲者曲折而又完整的内心波动轨迹,让听众的心..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声乐表演的本真

  艺术美学课老师曾说,透过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我们认为艺术从灵魂深处而来,而不在于对艺术作品的简单的情感的外在表现。艺术作品不是简单的外在情感表现,其具有深厚的内涵。如同海德格尔说的一样,艺术是对物的普遍本质..

对艺术作品本源的探索

  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呢?海德格尔在着作中开门见山地提出,“本源”一词指的是“一件东西从何而来,通过什么它是其所是并且如其所示”。他认为艺术的本源是存在者的存在现身于其中的本性来源。海德格尔的《艺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