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秋艺术年表

1923年癸亥1岁

2月14日生(农历1922年12月29日)。

1942年壬午20岁

入西南联合大学,专攻理工科。

1944年甲申22岁

考入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1950年庚寅28岁

国立艺专毕业,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开始大量接触古代字画,临摹宋人团扇。
陈佩秋画作

1952年壬辰30岁

作《仿钱选八花图卷》。钱选《八花图卷》原为张珩所藏,50年代陈佩秋借临两本,其一酬赠张氏,另一今为香港藏家所得,潘泊鹰赋诗并题,款书为谢稚柳作。

1953年癸巳31岁

临李嵩《花篮图》。

1954年甲午32岁

谢稚柳为陈佩秋作《十幅图》,章士钊、沈尹默、潘伯鹰、冒广生为题。

1955年乙未33岁

上海中国画院成立,被聘为画师。

1956年丙申34岁

由河滨大楼迁居乌鲁木齐南路176号。

作工笔《天目山杜鹃》参加上海青年美展并获得一等奖,参加全国青年美展获得二等奖。

1957年丁酉35岁

作《蜀葵双鸭》。

1958年戊戌36岁

作《红蕖湖石》、《梅竹双禽》。与谢稚柳合作《闵行一条街图》,草稿为陈佩秋打,是时闵行新建。与谢稚柳合作绢本山水长卷,陈佩秋作屋宇,谢稚柳作山石。

1961年辛丑39岁

作工笔《红叶秋蝉图卷》、《白荷团扇》、《芙蓉团扇》。

作《墨兰图》,题'丁酉夏南游罗浮,天雨居广州,过希白先生高斋,得观所藏历代名画并承惠赠马钦山册页,尤深感佩,谨以拙作寄呈,盖欲少答情厚于万一也。'

1962年壬寅40岁

作工笔《蝴蝶图卷》。题:'壬寅初夏余之羊城就医,于广州画苑得王石谷临赵鸥波仿大年《湖庄清夏卷》,展玩旬日,以之持赠沈光夫人。六月及还沪江,送别之日,夫人命余为写蛱蝶图,复出斯卷壁赵。佩秋作此寄呈少答夫人情厚。'

1963年癸卯41岁

作《九月海棠》、《蜀葵》、《紫芍药》。
陈佩秋画作

作工笔《木实图卷》,1997年重题:'木实写真图,余早岁在龙华植物园所得稿,款识癸卯一九六三年,文革前所作。其果实枝叶所用皴笔钩线已较五十年代有所进步,识者当以吾言不虚也'。

作盆景《兰花》,题'余二十写花,今五十一矣。每当秋春百卉着蕾之时,策健步于花房、园林,或手栽盆景,纵观其休歇,成盛怒发之态,久之心有所得,而运诸于笔,于是花之舒侧偃仰纷靡婆娑之态,莫不挥洒自如,栩栩乎跃之缣素之上矣。'1981年重题:'此余四十二岁所写作,甫成草图,即弃置箱底。丙午之变,十稿九灰。壬子七月,劫余复得,因为润色,复题记于上。丙午以来,不事旧业,遂有笔砚荒陈之叹。通观其上书体,较诸壬寅前后所作大多逊色。'1966年丙午44岁

'文化大革命'爆发,8月1日,第一次被抄家,被抄去诸多古代字画和现代名人书画。10月,第二次被抄家。

1967年丁未45岁

第三次被抄家,屋内物品几全被掠去,仅仅留下吃饭桌子,12月,陈佩秋被隔离审查。至文革结束,极少作画。

1973年癸丑51岁

作《岭南佳胜》,题:'岭南佳胜又重游,涉水攀林劳不休;兴到更阑犹未尽,披图还对万山秋。壬寅初夏再游粤中诸胜,自星湖还羊城,友人出赵左《秋山图卷》属题因作。今已十春,追忆游屐,为写是图。'

作《松鹤》、《出水芙蓉》。

1974年甲寅52岁

作《芙蓉凫鹥》。

1975年乙卯53岁

深入农村写生,作《水稻图》,谢稚柳为题'卷起湘帘近午天,薰人花气欲登仙。市斋浑有江乡意,砚水澜翻万顷田。

1976年丙辰54岁

谢稚柳为岳美缇作《竹》册12幅,陈佩秋题扉页'翠色秋波'。

作《水仙兰蕙册》八开。

夏,去新安富春水电站参观写生,作《能量夺天》、12月作《雨后山村》。

接触西方绘画,颇喜印象派色彩。

1977年丁巳55岁

作《绿叶黄鹂》、《松鸦》。

9月,应北京首都机场之邀,与谢稚柳、唐云、朱屺瞻、陈秋草等赴京作布置画。

1978年戊午56岁
陈佩秋画作

任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

《法国19世纪农村风景画》在上海展出,前往参观。

11月,杭州西泠印社恢复,与谢稚柳应邀前往参加庆祝活动。

作《春酣》、《竹荫双禽》、《荷塘清夏》、《莲实佳鹅》、《黄山》、《阳朔小景》、《寒林双禽》。

1979年己未57岁

1月,与谢稚柳在广州,是时,陆俨少、刘旦宅、应野平等同在。

12月,与谢稚柳一起应邀赴杭州参加西泠印社成立75周年庆祝大会,与谢稚柳、朱屺瞻等8位画家合作《东风浩荡图》。

作《秋果山禽图》,将工笔、写意、山水、花鸟结合。

作《秋林聚禽》、《秋林鸳鸯》。

1980年庚申58岁

3月8日至15日,朵云轩、香港集古斋在香港集古斋画廊联合举办'谢稚柳、陈佩秋画展',作品150多件,大部分为近作,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谢稚柳、陈佩秋画集》由香港美术家出版社出版。

作《海棠山雀》。

1981年辛酉59岁

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访问讲学,在港期间,观看香港收藏家的字画。

5月20日,上海友谊商店举办'谢稚柳、陈佩秋画展'。

11月11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和上海博物馆在上海工业展览馆联合举办'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

12月,于南京江苏省美术馆举行'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览'。

作《竹泉银雉》。

1982年壬戌60岁

4月12日,香港《文汇报》中国书画专版刊登谢稚柳、陈佩秋作品。

12月,《陈佩秋画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3年癸亥61岁

夏初,与谢稚柳一起赴京,为中南海紫光阁作画,与谢稚柳合作《冬景》。

出访日本,进行书法交流。

1984年甲子62岁

任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作品《红满枝头》参加全国六届美展并获铜奖。

4月27日至5月16日,'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览'在山东省美术馆展出,作品100余幅。

1985年乙丑63岁
陈佩秋画作

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参加'日中全国精选水墨画展'。

1月,由乌鲁木齐南路迁居巨鹿路。

9月,前往敦煌,为谢稚柳补充《敦煌艺术叙录》作实地勘察。

9月30日,'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在安徽合肥开幕,参加开幕式,10月2日,为采石矶太白楼作画,10月4日,登黄山,10月7日,参观歙县墨厂及砚厂并作画。

1986年丙寅64岁

5月,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与谢稚柳前往参加当代中国画展和学术讨论会。

12月18日,'谢稚柳、陈佩秋画展'在香港展览中心举行。陈佩秋作品75幅,多为近作,谢稚柳作品85幅,香港各大报刊、电视台皆作报道。《谢稚柳、陈佩秋画集》由香港博雅艺术公司、深圳博雅艺术公司出版,所选作品为展品。

作《山光水态图卷》,题:'予习山水,自清六家四僧而上溯宋元,每有名山大川之游,反复体察前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说。至于古稀之年,犹未悟得其间精髓。尔来画人多以西洋彩影摄象为师,于是搜尽奇峰打草稿,疲于奔命之苦,遂一去不返,从此弃古奉新,舍中就外,穷尽移花接木之能,而颇以匠心独运自诩。殊不知此中奥秘,人竟皆为是,难免又有山阴道上之患。而我辈从事绘事者,能不以之自勉乎?'

1987年丁卯65岁

作水墨工笔《四君子图卷》。

作《竹禽图卷》。

1988年戊辰66岁

7月,'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于辽宁省博物馆举行。

任南京大学中国画艺术中心客座教授。

以1987年工笔《四君子图卷》为底本作意笔水墨《四君子图卷》。

作水墨工笔《鸳鸯图卷》。

1989年己巳67岁

题谢稚柳落墨白莲卷:'壮暮堂所作白莲,其画法乃自前人笔记所载徐熙落墨法颖脱而出,知台北张氏大千先生晚岁亦创泼墨泼彩画法,可谓殊途同归矣。'

作彩墨《仙子凌波图卷》。

1990年庚午68岁
陈佩秋画作

于香港举办书画大展,出版《陈佩秋画集》。

1991年辛未69岁

与谢稚柳居住于香港。

1992年壬申70岁

5月应美国堪萨斯博物馆邀请,与谢稚柳一起参加'董其昌世纪'学术研讨会。

在澳门举行'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

1993年癸酉71岁

春,作《月下花前图卷》,《八珍图卷》。

4月,去杭州参加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成立65周年纪念活动。

10月,参加上海市代表团去东京、大阪进行文化交流。

1994年甲戌72岁

5月,受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邀请,与谢稚柳、程十发、刘旦宅在台北举办'上海当代水墨四大名家联展',同时出版展览画册,江兆申为展览作序。

7月,《陈佩秋书画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选登作品为1952年至1992年,96幅。

1995年乙亥73岁

作《春山白云图》、《柳阴白鹭图》。

1996年丙子74岁

11月,参观美国旧金山博物馆举办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华瑰宝展。

12月20日,与谢稚柳一起在旧金山讲课,内容为'从旧金山中华瑰宝展谈古书画鉴定',陈佩秋对宋、元、明各流派和各家作品作详细分析,并将西方18世纪的风景画和中国山水画作了比较说明。

1997年丁丑75岁

春,作《浅水遥山图卷》、《青峦山居》。

8月30日,飞西安,参观乾陵、茂陵、法门寺、兵马俑、华山、碑林、陕西历史博物馆。

1998年戊寅76岁

4月10日,在杭州参加中国美术学院70周年庆祝大会,11日,作《松之寿》赠母校。

5月,'上海中国画院画家丛书'《陈佩秋》由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

8月11日至11月15日,由香港临时市政局主办、香港艺术馆策划的'谢稚柳、陈佩秋画展'于香港艺术馆展出,此次展览对艺术界影响甚大。同时出版大型画册《谢稚柳·陈佩秋的艺术》。香港艺术馆馆长朱锦鸾作序《延续中的拓展--陈佩秋的绘画》,序言称:她对创新的观念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旧就没有新。然而她视这些困难的处境是创作的催化剂,亦只有拥有此特殊性和执着的人才可以建立起精炼的技巧和清晰地表达出艺术家的思想。作为一个传统中国画的继承者,她赋予自己一个使命--对传统国画于现代艺术发展的贡献作重新的定位。在钻研传统表现手法后,她细心观察自然万物,专注于表达她对大自然的崭新观感,写她的胸中丘壑。

1999年己卯77岁

11月,由巨鹿路迁居虹梅路。

受聘为朵云轩顾问。

2000年庚辰78岁

1月1日,参加朵云轩100周年庆祝活动。

1月8日,陈佩秋画展于上海中国画院开幕。

5月,《陈佩秋山水花卉扇册》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陈佩秋画作

6月,谢稚柳、陈佩秋画展于朵云轩开幕,作为朵云轩百年庆典活动内容之一,同时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谢稚柳·陈佩秋的艺术》。

作品青绿山水一组参加2000年上海双年展(海上·上海)。

受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

2001年辛巳79岁

5月,就董源《溪岸图》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认为《溪岸图》是董源传世真迹,而《夏山图》、《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可以重新研究,'由于这三件作品原来是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标准器'而存在的,如果这三件作品不是董源真迹,那么,中国水墨山水画的五代部分,就要重新认识。同时,与此相关的南北宋问题、元四家的师承等中国绘画史上的重大问题,也都要重新认识。中国山水画历史中有相当部分内容要重写了。'

由虹梅路迁居名都城。

2002年80岁

2月8日'陈佩秋艺术展'于在上海美术馆开幕

2015年

时隔12年重启的上海文学艺术奖正式揭晓,上海书画大家陈佩秋被授予终身成就奖。

为您推荐

方增先艺术生涯

1931年生于浙江省浦江县西塘下村(今属兰溪西塘下村)。父亲方自成,原为当地小学教师;母周云鹊,家庭妇女。 1934年去离家二里路的通津桥村外婆家住。读《芥子园画谱》、《点石斋画报》等。 1943年就学通津桥私塾。由于私塾..

朱德群艺术历程

朱德群走过了漫长的艺术历程。漫长,不仅仅是指他辛勤耕耘了60年,而指他从东方到西方,从具象到抽象的探索,探索之艰苦与收获之难得。他开始学艺于国立杭州艺专,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更得益于林风眠、吴大羽及潘天寿等几位高..

萧雅艺术创新

在稚童时代就喜爱艺术,立志当一名优秀的演员。中学时,萧雅曾跟上海音乐学院教师学习过声乐,读完高中后,她考进了上海虹口越剧团当演员。尔后,萧雅进入上海戏曲学校,专攻小生行当。她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从此在艺术的道路上迈..

彭玲艺术经历

黄美菊艺术经历

《碧玉簪》里的'金派情结'作为压轴大戏的《碧玉簪》是嵊州越剧团当家花旦、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黄美菊的拿手好戏,在演出中,坐在前排的观众发现了'归宁'一折中'李秀英'眼角滚落的泪水,其实,这位从温岭走出来的金..

李小锋艺术经历

李小锋10岁开始学习秦腔,1975年进入陕西临潼县文艺训练班学艺。 1980年考入陕西省艺术学校。 1987年自陕西省艺术学校毕业后,李小锋被分配到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剧团工作。参加工作后他每天拼命地学习、练功、演戏,几..

李小锋艺术创新

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李小锋大胆创新、敢于实验,把德国名着《浮士德》搬上秦腔舞台,并在德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演出。在德国柏林世界文化中心举办的个人表演专场中,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秦腔实验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