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业
从此芒克再也没有过体制内的稳定工作。一年多前,他的户口本上职业一栏还是'待业'。
'我也很少写诗。'从1988年起,到整个90年代,法国、日本、美国,荷兰鹿特丹诗歌节、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节……'各国到处乱跑,那时候机票、吃住他们都管,参加一些朗诵会还给一些报酬,就跟演员一样,有出场费。报酬还可以,日本一般是朗诵一首诗5万日元,美国1000美元左右,法国3000法郎,这点出场费,用来生活还是不够——但那时在北京生活,有点饭钱就可以。'
左起:崔健、北岛、芒克
他的小说《野事》,根据他在白洋淀插队的经历写就。作家阿城对《野事》评价很高,'饱满,元气淋漓,一股子少年人的直朴和温柔'。芒克是'白洋淀诗群'中最后一个回城的。回去当工人之前,他烧毁了6年间写的全部诗稿。
他仿佛在20岁之前就给自己定下了'流浪者'的形象。20岁,身无分文,山西、内蒙都去过,也不认识人,买不上火车票,扒火车。路上就和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交朋友,那些人管吃。'我妈给我往白洋淀写信也不见回信,以为我人可能没了。我回去我妈一看这德行回来了,我就给她讲我去哪儿了。年轻的时候没少叫我妈他们操心。我胆特别大,我去哪儿都无所谓,一个人。'
流浪诗人
一个人从外面浪荡回来后,芒克开始写诗了。'我们家一直对我写东西不当回事,现在他们也没当回事啊。父亲1991年就去世了,他在的时候对我写东西很反感,因为写东西老招事,弄得自己连工作也没了。'
芒克一向被冠以'一生放纵爱自由的'的'浪荡者'的美名,30年后的今天,他似乎已经'转型'成功,摇身一变,成了画家芒克。'我从来没有过大钱,也不指望这个,但我起码完好无损地活到现在,长这么大连医院的点滴也没打过,不也活得挺好的吗?我去年开始画画,也都是因为我老婆怀了孩子,租了房,逼得没办法。我根本就没画过,不会画。'
'颜料和画布是艾丹赞助的——我没钱买油画材料。我只管画,画完之后他给拍照片,印请柬,安排地方搞画展,所以我摇身一变干这个啦,愣给画上了。过去我从来没有想过去画画,现在居然还要靠这个为生了。'
他画了3个月,画出十几幅,朋友们捧场,给办了个画展,结果——大家还真的喜欢他的色彩斑斓,卖出去不少。他用这笔钱在北京东边的四惠交了房子的首付。买了房子之后,他又身无分文了,然而好歹是和娇妻、幼儿,过上了他迄今为止'最为稳定'的生活。
'我这人挺容易满足,也没那么大欲望,别吃了上顿想下顿就可以了。我现在就是画画,没准什么时候一抽风,又开始写诗了,难说。'
'今天'的名字是28岁的草场工人芒克取的。1980年代初,'今天'的几位诗人(后来他们的作品被评论家们界定为'朦胧诗')在玉渊潭举行诗会,无数少年爬到高树上瞻仰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北岛走到麦克风前,宣布开始,但是会场始终安静不下来。
阿城回忆说,'芒克走到台前来,用眼睛扫了一下下面……会场立刻安静了。'
被芒克轻描淡写'忽略'过去的是:'朦胧诗'被认为是上个世纪80年代具有启蒙色彩,与'思想解放运动'相呼应的一份文学刊物。当年活跃的'朦胧诗人',后来都已经声名显赫:舒婷、顾城、杨炼、江河、梁小斌,而作为这个流派一员大将的芒克本人,在读者中也一直享有巨大的声望。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