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项是对我艺术成就的肯定,也鞭策我继续前行。'近年来,陈媛更关心的是柳子戏的传承。她活跃在传播柳子戏的各项活动中,乐此不疲。在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发起的'齐鲁文化进课堂'活动中,陈媛把柳子戏带进了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每次与学生们交流互动,她都边唱边演,亲身示范,以期唤起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柳子戏的热爱。
在省柳子剧团,陈媛还忙于对青年演员的'传帮带'。她说,为柳子戏培养年轻力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年演员底子薄、机会少,我们不仅要从技术上帮他们把好关,还要为他们搭建平台,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在院团演出亦或各项晚会、活动中,陈媛主动'让台'给青年演员,在她看来,多给年轻人一次机会,就为柳子戏的传承多尽了份儿责任。
然而,曾与昆、弋、梆相提并论,在清初'一时称盛'的柳子戏,现今已不复往昔谁人亦唱的繁盛。因有'曲牌连套'的填词、作曲限制,柳子戏的创作、表演向来'繁''难',正因此,柳子戏新编剧目中优秀作品极为难觅。但在陈媛看来,以套曲填新词,创作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剧目,两者并不矛盾。'创作者若能潜心研究剧种创作规律,在故事清新脱俗的基础上,又不脱离剧种特色,其作品定能受戏迷喜爱。'
针对有些戏曲剧目舞台呈现存在话剧加唱、有失传统戏曲美学特色的现象,陈媛认为,当今审美文化渐趋多元,但各剧种的特点与特色不能丢失。'有的剧种把生活‘程式化’,有的剧种把程式‘生活化’,有的剧种以唱见长,有的剧种唱做并重,创排剧目时,应对各剧种的风格鉴别研究,才能保证最终的舞台呈现充分体现本剧种的艺术特色。'
作为山东省级非遗(柳子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媛说,自己的责任在于承上启下。'我们要继续挖掘和学习老师的经典剧目,也要和老师一样把剧种的表演特色、唱腔特色传承给青年演员。让柳子戏青年演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我最大的愿望。'带着这样的愿望,陈媛还要从其他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在艺术的百花园里努力耕耘。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