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史籍记载

据《义门吴氏谱》可知:吴镇先祖为周王室吴王之后,吴镇祖父吴泽,字伯常,在宋代是一名抗金健将;父吴禾,字君家,号正心;叔父吴森,与赵孟頫为至交,家甚富,人号'大吴船'。吴镇年轻时喜交豪侠一流人物,学习武术和击剑,后与哥哥吴元璋拜毗陵(今江苏武进县)柳天骥读书,研究天命人相之术。他曾在私塾教过学,去嘉兴等地卖过卜,《历代画家姓氏便览》说吴镇'村居教学自娱,参易卜卦以玩世'。青年时期的吴镇,在仕途上表现的与众不同,和元四家中其他三家也大异其趣:黄公望早年热衷于功名,结交了不少文人士大夫,失意后,才专意于画;王蒙青年时期也对仕途一再留恋过,又凭借和赵孟頫、赵雍、赵麟的特殊关系,结交了不少有地位的文人;倪瓒是吴地三个首富之一,虽自己不擅理财,但由于家中殷实的赀财和富裕的收藏,也给他创造了结交文人士大夫的诸多条件。


墨竹图

吴镇则禀性孤耿,终生不仕,从不与权势者往来。从其题骷髅辞《调寄·沁园春》对蝇利蜗名之徒的讽刺中可见出他的处世哲学:'

……古今多少风流,想蝇利蜗名几到头,看昨日他非,今朝我是,三回拜相,两度封侯,采菊篱边,种瓜圃内,都只到邙山一土丘。'

据《沧螺集》卷三曰:'(吴镇)为人抗简孤洁,高自标表,号梅花道人。从其取画,虽势力不能夺,惟以佳纸笔投之案格,需其自至,欣然就几,随所欲为,乃可得也。'吴镇的画多是自画自题,很少有当时文人替他题诗。元四大家其它三家多有交往,但吴镇除与王蒙有诗证明是好友外,吴与黄倪并无充分证据证明他们建立过朋友关系,尽管当时黄、倪都一致对吴镇绘画艺术做了高度赞扬。

吴镇既不愿做官,也很少从俗卖画,生活困难时,他便经常到嘉兴、武林等地卖卜,以维持生计。董其昌《容台集》中记曰:'吴仲圭本与盛子昭比门而居,四方以金帛求子昭画者甚众,而仲圭之门阒然,妻子顾笑之。仲圭曰:‘二十年后不复尔’,果如其言。'此文充分见出吴镇抱着对艺术的虔诚之心,不是随便改变画风去迎合世人的。晚年,吴镇思想向佛教靠拢,他经常去魏塘镇大胜、景德、慈云寺与僧人谈经论佛、吟诗作画,可行、松严和尚、竹叟、古泉讲师均与吴镇私交甚厚。元顺帝至正十四年,吴镇离开人世,遗命短碣于冢曰:'梅花和尚之塔'。明末泰昌元年,当地官绅集款为之修墓,董其昌题'梅花庵'匾额,陈继儒作《梅花庵记》来纪念他。据传,吴镇喜爱梅花,房前屋后遍种梅花,自号梅花道人、梅花和尚、梅沙弥。吴镇的家世已无可考,仅知他有一儿子佛奴,吴曾画了一本《墨竹谱》传给他;吴镇还有一个侄儿吴瓘,系吴镇叔父吴森之孙,也是元代着名的竹梅画家,吴镇也曾有竹谱传于他。


吴镇

作为元代文人画家的代表,吴镇的修养是多方面的,他在诗歌、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单绘画方面,他山水、梅竹、人物俱擅,但奠定他在画史上的地位,使他名列'元四大家'之一的乃是他的山水画。吴镇与黄、倪、王等许多山水画大家均提倡墨戏、士气、逸气,从而创造了极富特色的文人山水画,使元代画坛大放光彩。

为您推荐

傅山史籍记载

《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八·遗逸二》 傅山,阳曲人。六岁,啖黄精,不谷食,强之,乃饭。读书过目成诵。明季天下将乱,诸号为搢绅先生者,多迂腐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少媕冘。提学袁继咸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阉党也。山约同学..

吴镇史籍记载

据《义门吴氏谱》可知:吴镇先祖为周王室吴王之后,吴镇祖父吴泽,字伯常,在宋代是一名抗金健将;父吴禾,字君家,号正心;叔父吴森,与赵孟頫为至交,家甚富,人号'大吴船'。吴镇年轻时喜交豪侠一流人物,学习武术和击剑,后与哥哥吴元璋拜毗..

顾恺之史籍记载

顾恺之,字长康,生于晋陵的无锡。顾恺之的生平事迹,古迹上记载的不多,其中可以凭信的,就是散见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檀道鸾的《续晋阳秋》;丘渊之的《文章录》许嵩的《建康实录》以及《晋史》的中兴等。其次就是集录于《..

黄溍史料记载

朱常淓史籍记载

据《明季南略》记载: 清顺治二年(乙酉)五月,豫王既定南都,分兵入浙;大帅,贝勒博洛也。时潞藩避杭州;六月,杭人拥戴之。贝勒以书招王,王度力不能拒,又不忍残民,遂身诣营,请勿杀害人民;贝勒许之,遂按兵入杭,市不易肆。后潞王北行,与弘光..

南北宗历史记载

明代中前期,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扶持,宋代的画院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复兴,供职于宫廷的画家的绘画风格被时人所推重,其代表是浙江地区的戴进(1388~1462年)、吴伟(1459~1508年)和他们的追随者所形成的一个松散的画派——'浙派'。在..

虞集史料记载

虞集,字伯生,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也。曾祖刚简,为利州路提刑,有治绩。尝与临邛魏了翁,成都范仲黼、李心传辈,讲学蜀东门外,得程、朱氏微旨,着《易诗书论语说》,以发明其义,蜀人师尊之。祖珏,知连州,亦以文学知名。父汲,黄冈尉。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