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四大家作品特点

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企图表现出一定的生活理想和情感,在画幅上的题字和题诗也帮助说明了他们之具有这样的目的。题诗的办法是从元朝开始流行的。他们的作品往往自命是描写某一可游可居的生活环境。例如:黄公望有《富春山居图》、《天池石壁图》、《芝兰室图》,王蒙《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南村真逸图》、《听雨楼图》、《夏日山居图》,倪瓒有《渔庄秋霁图》、《师子林图》、《雅宜山斋图》、《江岸望山图》,等等。他们采用的不是直接描绘人的生活的方法,而是采用了间接描绘的方法,描绘一定的优美环境以衬托出居住其中或悠然观赏的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他们作品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消极、淡泊、逃避的态度。他们的山水画作品取材是比较狭窄的,只限于某一些自然景象。此外,例如吴镇和倪瓒的竹也很有名。在描写这些事物时,表现出他们对于对象是经过了一定程度的观察的。传说黄公望出门时常带着笔墨,遇到好景物就加以摹写。过去有的书上指出,黄公望画的是虞山风景和富春江上风景。倪瓒画的是太湖水滨的风景。所以他们的作品中的形象是以现实为根据的。

他们在绘画史上获得了地位的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在笔墨技法上获得成就。例如黄公望初创浅绛着色的方法和袭自董源巨然的称为'披麻皴'的水墨皴法,倪瓒的侧锋乾笔的皴法,王蒙的'解索皴'和用淡墨勾染、焦墨皴擦的画法,吴镇的浓厚的笔墨,都是企图用极简单的方法表现空气、阳光、远近等复杂条件下的山石树木的形质神貌,同时又要具有各自表现效果和个人的风格,如黄子久曾被称为'其布景用笔,于浑厚中仍饶逋峭,苍莽中转见媚妍,纤细而气溢其间,填塞而境愈廓。意味无穷,学者罕窥其津涉也'(清王时敏《西庐画跋》)。倪瓒被称为'幽淡简劲',吴镇被认为'笔力雄劲。墨气沈厚'(清·恽格《南田画跋》)。王蒙的画是'望之郁然深秀'(清·钱杜《松壶画忆》)这种笔墨的效果和风格是赵孟頫以来的元朝画家开始有意地追求的,他们有一定的成功。后来画家对他们的赞叹可以用清代画家恽格的几句话作为代表:'元人幽秀之笔,如燕舞飞花,揣摩不得。又如美人横波微盼,光彩四射,观者神惊意丧,不知其所以然也。'恽格的话也正是指出笔墨和风格,是强求、模仿不得的。

和元四大家同时的还有另一些画家如:朱德润、陈惟允、马琬、徐贲、陆广、盛懋、赵原等,并且也产生了顾瑛、杨维桢等一些诗人和收藏家。他们的交游和社会地位对于传播他们的名声起了很大的作用。

倪瓒的绘画见解见于其两段着名的言论:

'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辨为竹,真没奈览者何。'

黄公望有一篇《山水诀》的短文,从形式上讲笔墨、构图。例如第一节讲山水画的总的要求:

'山水之法,在乎随机应变,先记皴法不杂,布置远近相映,与写字一般,以熟为妙,大要去邪、甜、俗、赖四字。'

可以看出,他们的创作并不是完全不顾客观对象的,例如倪瓒的墨竹仍是既有真实感也很疏朗有致,富于艺术的效果的,讲究'逸气'。赵孟頫和黄、王、倪、吴等人的这种艺术观点,对明清以后的绘画创作影响很大。

为您推荐

胡伟主要壁画作品

《广东四大名园》2005年广州火车站128平米大型壁画 《情侣》 《神农尝百草》2005年江西金圣企业35平米大壁画 《贵族出游图》2006年南昌市博物馆大厅入口壁画 《青春之歌》2007年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27平..

陈鸿寿主要作品

精严古宕,人莫能及。'除此,陈鸿寿擅长竹刻,博学能诗。着有《桑连理馆诗集》、《种榆仙馆印谱》。传世墨迹有《行书轴》、《行书七绝诗轴》。清代乾隆、嘉庆两朝,考据之风盛行,训诂、文字、金石、音韵等专门学科得到突破性..

翁方纲文学作品

翁方纲作诗共2800余首,主要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把经史、金石的考据勘研写进诗中的'学问诗'。这类诗多七言古诗,诗前有序或题注,这种序、注本身也是经史或金石的考据勘研文字。其诗几乎可以作为学术文章来读,往往写得佶屈聱..

舒勇作品一览

赵之琛生平作品

清道光壬寅(1842年)赵之琛焚香独坐 清中期赵之琛越州 清中期赵之琛金守正 清嘉庆己未(1799年)赵之琛玉玲珑山馆 赵之琛隶书轴 赵之琛清供图扇面 赵之琛隶书横披纸本 赵之琛1837年作花鸟扇面设色纸本 赵之琛篆..

米友仁诗词作品

昨夜扁舟沙外舣,淮山微雨初晴。断云飞过月还明。一天风露重,人在玉壶清。 水际不知何许是,遥林□辨微青。醉迷归梦强□凌。谁言东去雁,解寄此时情。 醉倚朱阑一解衣。碧云迷望眼,断虹低。近来休说带宽围。人千里,还是..

陈道复作品馆藏

传世作品有《山茶水仙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嘉靖二十二年(1543)作《瓶莲图》轴、《秋葵图》轴,均藏故宫博物院;二十三年作《罨画山图》卷,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松石萱花图》轴、嘉靖十八年(1539)作《牡丹图》卷藏南京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