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
1994年,林朝阳去了法国,之后又到了意大利,以为他去那里是为了实现一个小提琴演奏家的梦想。他笑了:'我去意大利是想在那里当画家。'
在意大利,林朝阳走了80多家画廊,其中大概有10家是做中国画的画廊,他的一些自鸣得意的作品就永远地留在了那里,因为他被其中的几家骗走了画,而且也没拿到钱。
'后来,我住到一个意大利人的家里,他们家每周都开音乐会,在那里我认识了许多人,我的琴声也为我赢得了名声。当时,我还参加了一个四重奏团,总去瑞士演出。每当我快没钱的时候,我就给我认识的一个剧院经理打电话,他那里老有歌剧上演,一般是排练一周,演出一周,能挣很多钱,够我生活几个月。所以,我一打电话,他就知道我想干什么,关键是他知道我琴拉得不错'。
留学欧洲8年,多次获奖的林朝阳在圈里是个公认的高手,但他说起自己的从前却用很奇怪来形容。
因为小时候经常去父亲所在的样板戏《白毛女》剧组,林朝阳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又因为对木工的东西感兴趣,他喜欢上了小提琴。所以,当父亲把6岁的他从外婆家'拎'回自己的家后,给了他一把小提琴。'父亲问我喜欢吗,并且说可以把它给我,但前提是我每天得练琴,当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可是第二天就开始后悔了。那时,我每天早上5点半或6点就起床开始练琴,练到7点15分,然后吃饭,之后就是狂奔到学校'。林朝阳与小提琴的缘分就这样开始了。'小学三年级之前,我的学习特别差,经常是二三十分,简单的除法我一个星期也学不好。可是三年级之后,我的学习成绩突然就好了,小学毕业时我考上了上海一所着名的重点中学,但只上了几个星期,我就退学了,因为我想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当时,我的老师说我会是个不错的搞理工科的,为我的退学而深感遗憾。我在家苦练了一年,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在那里,林朝阳开始接触并喜欢上了四重奏,并因此真正打开了自己的'音乐之门'。当年,还是个学生的林朝阳被派往英国参加朴茨茅斯国际四重奏大赛,不到20岁的他带着3个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在这个国际上最重要的比赛中大展才艺,获得小提琴四重奏第四名。大赛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一些有艺术家潜能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机会。进入决赛的选手在音乐能力和潜力上水平都相差无几。 1988年,林朝阳到前苏联开始了留学生涯,6年里他'脱胎换骨',不但正业有成,还做起了画家。
回国
1996年,林朝阳应中央音乐学院之邀回国,他认为自己也需要一个更大的空间,学校也能够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所以,生长于上海的他在北京扎了根。他不凡的才华使他回国一年后就当上了副教授。谈到教育,他对音乐本身的执着就更加显露无遗,'每个家长都希望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艺术也是一样,要培养出很有艺术趣味、健康的人,要使学生心中真正有感触。现今的艺术教学并不乐观,很少开发很本质的东西,就像有些孩子或业余爱好者,作出好的东西我们就会很羡慕,因为他们没有职业教育的束缚,可以直截了当地去表达。其实能够进入音乐学院的孩子,无疑他们的技术已经被肯定,一定是技术过人的选手。而培养一个孩子,应先是去喂他吃东西,继而叫他自己能够做饭,能挑选哪些才是好吃的。就像在艺术上,要教会他们如何去寻找食物,要开发大脑,挖掘艺术才能,为自己去创作作品,而不是纯艺术的堆砌。我把我的观念讲给别人,自己收获也很大,也许有一天我不从事音乐了,但我还是很快乐,累了就做一个欣赏者,因为我可以体会到音乐中的东西。你的技术帮不了别人的忙,见解却可以共享,可以讲给学生听。'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