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界仁个人轶事
陈界仁作品
陈界仁痴迷于慢动作影像,在貌似单调中凸显沉重感。而且他的影片都是默片,让人在不借助任何提示情况下去提取影像固有的信息。事实上,画面本身的缓慢运动已经具备了旋律感,这也是他影像创作的一大特征。其特定风格的重要性就好似先前他在摄影创作中渗透着的恐怖美学。
艺术无法回避事实
陈界仁近几年来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圣保罗、威尼斯、利物浦、悉尼双年展上都留下了他在西方艺术圈内制造的震撼。在从事了20年的摄影创作后,他2002年开始将创作延伸到了影像、装置及行为。他的摄影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将中国在半殖民地时期留下的凌迟杀戮历史老照片进行数字化再创作,这一系列被称作'魂魄暴乱'系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本生图》,取材自一幅法国士兵于1905年所摄的照片,被巴岱耶(GeorgesBataille,1897-1962)放入1961年出版的《情欲的泪水》(Leslarmesd’Eros)书末。在这一系列创作中,他自己的形象好似变色龙泽利格被一样融入到照片中去,冷冷地揭开战争的伤疤。这也为他以后的影像创作提供了灵感。
正在纽约进行的展览涵盖了艺术家的全部影像作品,也是他首度在当地举行的个展。一段时间来,陈界仁的创作以表现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所承受的艰难痛楚为主。在一个缺失法制,充斥腐败的地方,艺术创作无法回避事实,他的作品势必让人心悸,在他创造的视觉世界里温情永远缺席。
他必须揭示现实,唤醒无数弱势的民众。那些凝重而缓慢的长镜头,让屏幕中出现的恍若是一幅照片。无数的生活片段被连接成一个无声无尽的梦一般场景,但那绝不是一场美梦,那就是现实固有的本质。
防止集体健忘症发生
陈界仁拍摄《加工厂》源于这样一个经历。'2003年我邀请偶然相识的联福制衣厂成衣女工,回到她们曾经工作了二十多年、如今已荒废的工厂。7年前资方在拒付退休金后恶性关厂,虽然当时发生了激烈的劳工抗争,但问题至今悬而未决,工厂继续处于荒废。'随着镜头缓慢而持续的推拉摇移,我们看见了女工拂去缝纫机上的灰尘,穿针引线,艰辛地进入现实,她们举起一件衣服,好像那就是抗议的旗帜。
陈界仁作品
陈界仁2006年的新片《继续中》延续了《加工厂》和《八德》的风格与方式,采取由个人生活空间出发的观察方式解释当下:招商失败后,房间'闲置',工人把办公桌从85楼新造办公楼里扔下;停车场,一边停放着贴有台湾选举海报的货车,另一边则停放亲美宣传车。不同时空的影像,在陈界仁的组织下直指残酷的对立,一切就这样处于无声伫立的继续中。
2005年创作的《八德》是艺术家最容易被人接受的一部片子。八德是台湾西北部一个曾被大肆开发的小城。摄像机始终跟踪着一个潦倒的中年男子,记录他在废弃厂房搜寻可以卖钱的物件,并在获取战利品后奔跑高呼:'伟大的城市!'影片最经典的一段表现拾荒者在城市工业废墟构建起的'现代山水'间,纵情举着旧扩音喇叭'咏而归',滋生出凄怆美感。
艺术家曾作过这样的评论:'台湾正日益变为一个快速遗忘的消费社会,它已经放弃了叙述自我的权利。我必须站出来去阻止这种遗忘的发生。记录那些长久以来被统治阶层排除在话语权范围之外的普通民众,记录那些被现实社会忽视孤立的人,以此来防止集体健忘症的发生。'
去年的苏富比拍卖会上,陈界仁《加工厂》场景转出照片拍出了12万美元的价格,这与他此前在台湾市场不被注目形成了反差。他的作品在台湾不受欢迎自然有理由,尖刻的社会现象,深度的文化解析,让当地人觉得沉重,但另一方面正是这样的冒险尝试与创作策略,使他被国际市场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