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辛之研究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辛之同志主要从事书籍装帧艺术设计,并主持装帧艺术的研究工作,时有重要专业论文发表。他的装帧设计作品,参加了历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大赛,荣获10多项设计奖;1959年他主持装帧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苏加诺工学士、博士藏画集》,在德国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博览会上荣获装帧设计金质奖章,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他的装帧艺术,着眼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也注重吸收西方现代艺术表现技巧;他既努力于继承和融汇,更致力于创新和发展。1985年《曹辛之装帧艺术》作品集问世,这是继《钱君陶书籍装帧艺术选》、《鲁迅与书籍装帧》之后国内出版的第三部装帧艺术专集。1985年出版了个人诗集《最初的蜜》收录了自1945年至1948年的诗作三十四首,他亲自设计的封面及版面编排极为精致、高雅。着名学者、出版家王子野在《曹辛之装帧艺术》一书的序言中对他的艺术成就结予高度的评价。对曹辛之的装饰艺术特点,王子野认为首先是非常注重整体设计,'刻意追求意境美、装饰美和韵律美,所有这些要求又都同民族性、时代性结合起来,而这个结合又都要具有勇于不断创新的精神','他的作品给人以淡雅、明丽、清新、挺秀的印象。总的说来,他的作品书卷气比较浓'。1981年,王辛笛、杭约赫(曹辛之)、穆旦、杜运燮、唐祈、唐湜、袁可嘉和女诗人陈敬容、郑敏9位诗人的诗选合集《九叶集》出版,引起了诗坛的重视,认为这是'建国以后第一本带有流派性质的诗选'。自此,'九叶'被列入中国现代10大诗歌流派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


曹辛之

曹辛之同志1983年离休后,仍继续为文化出版事业辛勤工作。曾担任郭沫若着作编委会、《茅盾全集》编委会以及时代文艺、中国国际广播、辽宁大学等出版社的艺术顾问。1985年10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研究会成立,他被推选为会长。尽管他年老体弱,仍积极参加各项工作,还带动一批中青年,为使中国的书籍装帧艺术赶上先进国家,达到国际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工作。曹辛之同志还擅长书法和篆刻,他的《曲公印存》,收入大小印章300余方,书前有老作家叶圣陶、诗人臧克家、篆刻家钱君陶的序文和题词,对他的篆刻艺术都给予高度评价。由于曹辛之同志对人民出版事业的突出贡献,1989年获得新闻出版署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荣誉证书;1992年5月,获得中国延安文艺学会颁赠的'从事革命文艺工作五十周年纪念'奖牌;1992年,获得经国务院批准终生享受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5月,荣获中国出版界的最高奖誉:第三届韬奋出版奖。

为您推荐

提高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程度的方法研究

  (一)声乐表演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声乐表演艺术不拘泥于具体的形式,只要能够引起聆听者的心理情感共鸣都可以作为创作的素材,在创作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将聆听者的心里真实感受并真实记录,聆听者的心理感受往往具有..

鼓吹乐艺术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近十几年搜集到的文献可以看出,对鼓吹乐艺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一) 对纳格拉鼓的名称渊源的研究   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对纳格拉鼓名称渊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纳格拉鼓在伊斯兰世界与我国文..

对鼓吹乐研究现状的理论思考

  通过对搜集文献的整理研究,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视角,主要如下:   (一)在对鼓吹乐艺术名称渊源的研究中,对纳格拉这个词的多样性和地域性特点,原型和逐渐演化出等诸方面都进行了十分详细且深..

研究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重要意义

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研究

  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最终实现全民族文化事业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就要重视对人才各方面的培养,无论是知识理论,还是实践方法,以及基本素质内涵。而在文化建设这一过程中,也是在继承和发展中..

现代商业插画的研究背景及其商业性

  波普艺术开创了艺术与生活的对话,它突破了"为艺术而艺术",在生活方式、表现内容、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和形式美感等方面均与现代商业插画相契合。   现代商业插画是一种为了实现艺术消费者的审美要求,用来满足艺术..

拼布在创意服饰设计中的研究

  (一)多元文化在服饰中的体现   众所周知,拼布来源于平民百姓之家。当时因为经济的不发达,生活较为拮据,很多时候人们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去购满衣物或者布料,所以说才会想要拼接这种方式,随着时代的演变与发展,拼布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