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
'我从没走过临摹的路子。'卢星堂先生习惯这样谈他的从艺经验。然而,当读了他的人生经历后,便会明白,其实,这位传统功力深厚的画家,一生在用真诚的姿态拥抱着生活,拥抱着艺术,也同时拥抱着传统。
1938年10月,一个艺术生命降生在江苏常熟一个乡村的艺术之家。卢星堂先生的父亲虽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但他识文断字钟情丹青,是名重乡里的山水画家,也是虞山画派的最后一代山水画家。家学的影响,少年的卢星堂不仅画名日盛,更立下了'画家'之志。19岁的他担一担被席便离开了家乡,开始了漫长的真诚的求艺之路。
卢星堂作品欣赏
他首先投师苏州老画家陶声甫,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底的训练使他不久就当上了一个工艺厂的人物山水画组组长。此外,这个工艺厂还让卢星堂先生得到更为重要的收获,就是他在此有机会领略、学习到了陆俨少、唐云等一批大家的艺术精神。技艺的精进使他有机会于上世纪60年代初成了江苏省国画院第一期学习班的学员,这使卢星堂先生有幸真正走近傅抱石、钱松喦、亚明等众多名家。
没有一个成功的艺术生命不是经历过人生的波折与考验的,这也同样在卢星堂先生身上得到印证。正当他前程刚展之际,命运却让它猛然收住了。1962年他从省画院下放到了宜兴的紫砂工艺厂,1965年,他又被调到了扬州漆器厂,扬州这一站更让卢星堂先生驻留了16年。投入缺少名家指点的工艺行业,似乎注定了要与艺术的'正途'绝缘,但他却以更为真诚的心加倍努力于他的艺术探索与创作。所幸,付出终有回报,在宜兴,卢星堂先生举办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展览,也赢得了一位相伴一生的灵秀的妻子;在扬州,不仅扬州的文化底蕴增加了他的艺术的厚度,他的艺术生命还在扬州播了种生了根。
1981年,一直真诚锤炼艺术'翅膀'的卢星堂先生,重新回到江苏省国画院,终于开始了他'飞翔'的姿态。
诗情
他的艺术世界中,有春华的灿烂,有夏日的悠长,有秋光的深邃,有冬林的蕴藏,有高山的崔巍,有急流的澎湃,有水乡的空明,有高原的莽莽,有村野的宁静,有山矿的喧腾,有风霜雨雪,有世态风情……目之所及,兴之所至,画之所记,因此,读卢星堂先生的山水画,一定能找到共鸣点,因为,他的画不需要读者费心地走进笔墨、走进传统或走进画家的意境,读他的画,我们便能直接抵达心灵,观照我们共同的生活空间。
卢星堂先生说,他出去写生,不是画在纸上,而是画在心里,他那张8米长3米高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是在看了十几天后直接在纸上挥就的.确实,我相信卢星堂先生的'特异'能力,更相信他已在他的心里完成了'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是山'这一认识过程,唯其如此,他的画面构成形式和表现语境才能跳出审美对象的客观束缚,才能自由畅达地写心抒情。不在纸上写生,这不禁让我回想起卢星堂先生的'从没走过临摹的路子'一说。这不是一种同样的道理吗?学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这也应该是卢星堂先生成功的另一要素。
当然,在卢星堂先生诗性的意象中,更多的还是江南的景物,无论是林野、雪原,还是汀渚、鸥鹭,或是古木、景胜等,都是江南风情,毕竟它们承载着乡情,那里有他生活工作过的痕迹。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