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吴一冯生平纪事

苏州画坛'三吴一冯'
冯超然画作

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与冯超然这四位画坛大家,曾被合称为'三吴一冯',他们都曾先后与苏州有缘。与明四家相似,上世纪40年代饮誉画坛的'三吴一冯',即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与冯超然这四位画坛大家,也先后与苏州有缘。他们的才艺,丰富了中国美术山水画的发展,而他们的人生,则反映了与社会的风云际会。

吴湖帆融合南北两派

吴湖帆(1894-1968)出生那年,恰巧是中国近代史上蒙受耻辱的甲午之战的那一年。但说来也巧,恰巧有不少文化名人,都是在那一年出生的,如梅兰芳、周信芳、叶圣陶、范烟桥……不胜枚举。后来这些人中间,曾经有一部分,有过一个'甲午同庚会'的组织。吴湖帆也是这个组织的成员。

吴湖帆祖父吴大澄曾领兵部尚书衔,同时也是一位书画家与鉴藏家。他的夫人潘静淑,同样也是出生于名门世家,她是状元宰相潘世恩、军机大臣潘祖荫的后代。她的嫁妆中,有宋拓、欧阳询的四部碑帖。他岳父潘仲午,送了他一套宋刻版的《梅花喜神谱》,故而他的书斋叫做'梅景书屋'。三十岁左右,他的山水画已是融合南北两派,包纳百家之长了。

1924年,因避军阀之乱,吴湖帆自苏迁沪,定居嵩山路。上海是十里洋场,许多富户巨商,求他书画墨宝。吴湖帆家里时常高朋满座,1936年所作的《云表奇峰》彩色巨幛,可称是他的代表作。

惜乎好景不长,夫人病逝,自身又两度中风,建国后,艺坛上极左思潮对他作品的评价,使他心里很不舒坦,因此曾制印一方曰:'待五百年后人评定',盖在自己的画作上。

'文革'这场特大政治风暴,他当然在劫难逃,当时他病在家里,已近弥留了,饮食难进,依靠鼻饲与切开喉管维持生命。1968年8月11日那天,在他病床旁,竟然开起了批斗会,就在这批斗声中,他以仅存的最后一点力气,自己拔掉了插于喉头的导管,就这样,他离开了人世。

虽说到了1978年为他平反昭雪,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然而据说现在苏州小王山的墓地里,只是一个衣冠冢而已。谁能不为这一代大家一掬同情之泪呢?

吴待秋发明'珂罗版'

吴待秋(1878-1948),你只要走进苏州装驾桥巷他的故居,你就会想到,他是残粒园的第一代主人。

他原籍浙江石门(今'桐乡'),名徴,为名画家吴滔之子,十八岁那年就中了秀才。可惜就在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在悲痛之余,毅然接过父亲留下来的画笔,子承父业,做了一个书画家。不想没有几年,他的一笔丹青,名重桑梓。三十岁后,画名更彰。更凭他的艺术才华,与刻铜艺人张合作的精美铜盘,吴画张刻,相得益彰,当时被不少北京人购买收藏。

他接着返还上海,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并与印刷部的工人合作,发明了用珂罗版印刷书画册。这个成果,使过去的画册从木刻版到石印版,又从石印版进而达到照相版了,不但能把画家的长卷大轴缩印得精妙入微,而且深淡层次分明,有利于观赏,更有利于学画者临摹。这是对学画人的一大功绩。

正是在上海画名大震的时候,吴待秋从盐商手里购得苏州装驾桥巷内一座大宅,宅的东部还有亭台花木之胜。1931年,他迁居苏州,并把东面的花园命名为残粒园。

1937年抗战开始以后,吴待秋大宅虽留在苏州,但是他又返回当时号称'孤岛'的上海去了。当时,全国的富商巨富都因避乱而聚居于上海,造成了畸形的繁荣。而吴湖帆、吴子深、冯超然也是都在同一时间,聚集在上海的大画家,于是,'三吴一冯'的名声,从此时就远扬出来了。

到了1948年,他因身体欠佳,就再度回苏静养,1949年秋,逝世于残粒园故居。

值得欣慰的是,他的长子吴羊攵(养)木先生,又成饮誉海内外的画坛大师,而孙子吴雍、吴元,孙女吴婴,都是一笔丹青,继承家学,延绵四世,真是艺林佳话。
吴子深作品

吴子深医画并行建大厦

吴子深(1894-1972),字华源,为吴中望族,家道富有,世居于姑苏之桃花坞,故别署桃坞居士。他在昆仲中排行第二,四弟秉彝,五弟振声,六弟似兰,均擅丹青。

子深早岁,曾师从吴中老画师刘临川、李醉石等,主擅山水,旁及兰竹。他同时又精岐黄之术,因其大舅即为御医曹沧洲氏,为当世名医,故而子深以师事之,因此尽得衣钵。后来在抗战开始以后,即迁居沪上,并以医生身份,悬壶济世,名噪一时。其后越南胡志明主席,亦曾求其诊脉治病。

他在1919年,认识了颜文梁以后,真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大力支持颜氏所创办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经常出资维修学校的所在地沧浪亭内的花木亭台。后来被推举为主席校董之后,更是不遗余力,出资五万四千银元,在沧浪亭的东面,临水建造了一幢希腊式的大厦,列柱拱廊,富丽堂皇,以供教学之用。这座大厦至今犹存,即现在的苏州美术馆与颜文梁纪念馆的所在地。

1949年,吴氏自沪去香港,一面行医,一面鬻画,曾出版《客窗残影》一书,1966年去台湾,经张大千的介绍,担任'国立台湾艺术学院'的教授,直到谢世。

最近,香港出版的《美术博览》杂志上,曾刊登出吴子深的美术作品,及有关评价他的文章,特别是对他当年在苏州耗资助学的行动,予以肯定,说'谁赞助了艺术,谁就赞助了历史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冯超然补园收鸳鸯

冯超然(1883-1954)名回,原籍常州。父亲只开了一家烟杂店勉度生活,但是他从小喜欢画画,而且天赋悟性,不论山水、花鸟、人物,都画得楚楚可观。

超然长大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巧遇当年的昆曲大师俞粟庐先生(俞振飞之父),话得投机,就把他引荐到苏州东北街补园主人张履谦先生家里,教他孙子读书。这真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美差,张宅是个富有之家,补园即今天拙政园的西部,园中到处花木亭台,也是当年吴中高雅人士时常晤叙的地方,更是昆曲的曲友在这里拍曲、踏戏的佳处。卅六鸳鸯馆内的悠悠笛声,在整个园内,均能隐隐可闻。这样一个好地方,竟然被他住进来了。冯与少东家张紫东很谈得来,意气相投,义结金兰,成了终身之交。

冯超然在补园的几年里,绘画艺术突飞猛进,其原因有二,一是张家所收藏的名画不但能一一过目,而且还能一一临摹,二是当年苏州的书画高手,都是补园的常客,如陆廉夫,王同愈,顾麟士(顾笃璜之祖父)等人,他也可以时常向前辈讨教。于是不久,就成了苏州的着名画家。

后来他定居上海嵩山路,与吴湖帆对门而居。这一段时间,也是'三吴一冯'同在上海的时间。

冯超然晚年,曾收藏过十八把扇子,扇面都是泥金的,是十八个明代画家画的鸳鸯。于是他就把他的画室亦名为'卅六鸳鸯馆',以纪念他难忘的补园旧事。

1949年以后,他一直是上海国画院的画师,直至逝世。

为您推荐

林风眠人物生平

1900年11月22日 林风眠静物画作 林风眠出生在广东梅州市梅江区白宫镇阁公岭村,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 1919年7月 中学刚毕业的林风眠收到了梅州中学的同窗好友林文铮从上海发来的信函,获知了留法勤工俭学的..

叶名佩人物生平

叶名佩,1929年生于浙江温州,现定居苏州。少年时,其父在上海任职员,曾随父在上海读书。古琴启蒙老师是扬州古琴师杨子镛。张大千大风堂女弟子叶先生的父亲酷爱古琴,曾师从国乐大师卫仲乐教授学琴。叶名佩自幼受家庭熏陶,对古..

蔡德允人物生平

蔡德允1905年生于浙江吴兴,3岁时随父母迁居上海。 8岁入学,就读湖州旅沪公学小学部。 17岁在上海女子师范学堂毕业,其后在中西女塾执教。 1924年进女子高等专修学校深造,22岁毕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 1928年到香港。..

明骥生平事迹

侯波人物生平

侯波,女,1924年9月17日出生于山西夏县;14岁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安吴堡青训班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延安边区中学、延安大学、延安女子大学学习;1942年与着名摄影工作者徐肖冰(1916—2009)结为伉俪。 侯波于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

殷承宗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 1941年,殷承宗出生在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的一个基督教家庭。3岁的殷承宗就对钢琴音乐有浓厚兴趣,7岁开始正式学习钢琴演奏,9岁(1950年)在鼓浪屿毓德女中礼堂举行钢琴独奏会。 殷承宗12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

邹涛人物生平

1962年,生于衢州。 1977年,衢州二中高中毕业。 1983年,吉林大学法律系毕业,曾任公安部人民公安报法律部负责人。 1987年,《法律咨询大全》(河北人民出版社),《刑事法律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等法学专着出版。 1990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