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长荣艺术人生

戏剧世家的'娃娃生'

尚长荣原籍河北南宫县,远祖是清初'三藩'之一的平南王尚可喜。他的曾祖父尚志铨曾任清远县令,到祖父尚元照这一代时,尚家已家道败落,尚元照在京城某王府里充当'采买'养家糊口。尚长荣的父亲尚小云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是独创了'尚派'旦角艺术流派的大师。尚家在上世纪中叶成为中国有名的梨园世家,除尚长荣的父亲尚小云大师外,他的大哥尚长春是武生艺术家,二哥尚长麟继承父亲的'尚派'成为旦角艺术家,他的叔叔尚富霞也是京剧名家。1940年7月15日夜半时分,一个大胖男孩在老北平宣武门外椿树二条一号的院落里诞生,他便是尚长荣。当时,尚小云正领着荣春社的科班学生在前门中和戏院演戏,由于忙,没顾上事先给孩子取上名字,因正在大伏天,家里人便按'大伏'的谐音给孩子取了个奶名叫大福。

由于这一年尚小云已年届四十,又是在第二子尚长麟生下8年之后,才又得了这个老疙瘩儿子,因此,他对尚长荣就特别疼爱。那时,尚家作为梨园名门,家大业大,但是,尚小云对孩子的教育却很严格,尚长荣与他的两位哥哥一样,从小就养成了刻苦俭朴的品格。

在梨园界,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无不经历过千辛万苦。深知学艺、成名之难的尚小云,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走他的路,常常在家里的饭桌上对孩子们说:'在这一亩三分地(指舞台)上吃饭是很不容易的!'他想把幼子培养成为学问家,不让他学戏。尚长荣6岁时,尚小云在家里办私塾,请了一位老学究教他读书。但由于这种死读书非常窒息人,尚长荣向往着能到洋学堂和别的孩子一起念书、唱歌跳舞。一年后,他随父亲到了天津,终于进了一家名叫燕达的小学就读,但只有一年多,他又随父亲回到北平。这时,北平迎来了解放。1950年,尚家已搬到旧刑部街居住,父亲又给尚长荣请来了一位古文功底很深的老师吴荣唐。这位唇上留着小胡子、手执司迪克的私塾先生,虽然人长得很严肃,但书教得很活,读《论语》时不仅领着尚长荣朗读课文,而且还讲解字句的含义,并引申出做人的道理。有一次,吴荣唐带来一幅字,上书'竹本我师',笔力遒劲,他让尚长荣恭恭敬敬地一气临摹了4幅,然后开始评说尚长荣笔法的优缺点,最后说道:'我平生爱竹、画竹、写竹,这是因为,竹子不畏严寒,永远保持自己的坚毅品格。你要以竹为师,像它那样傲雪凌寒,这样才能磨炼自己的意志。'这段话,给尚长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尚长荣开始懂事的时候起,每当父亲带着荣春社的人演戏时,母亲王蕊芳便会带着他去观看演出。荣春社的小学员们在家里练功排戏,他更是天天看到。这样耳濡目染,在尚长荣幼小的心灵中,艺术的种子便渐渐开始发芽。早在尚长荣5岁时,有一天尚小云从外边回到家,保姆来向他告状说:'大福这几天中邪了,连吃喝也没心思,现在正在厨房后头一个人疯呢。'尚小云悄悄跑去一看,发现儿子正学着《四郎探母》中杨宗保的腔调,奶声奶气地在念台词:'俺,杨宗保,奉了父帅将令,巡营哨。众将官,听我号令!'尚小云看了很高兴,禁不住吆喝了一声'好小子。'那一年年底,荣春社决定在阴历腊月二十五日到三庆戏院演出封箱戏《四郎探母》,要找个演小杨宗保的演员,大家正估计着谁能来演这个角儿时,尚小云对五弟尚富霞说:'让大福上吧。'尚富霞有点迟疑:'他……行吗?'尚小云说:'我见过他背地里自个儿练过,行。'吃饭时,尚小云问儿子:'你敢不敢上台唱戏?'尚长荣停住筷子:'爸,是真的还是假的?'尚小云说:'你要敢,就是真的。'尚长荣便说:'要是真的,我就敢!'尚小云乐了,说:'好儿子,你上台不能使性子。'尚长荣说:'不会。'推开碗,连饭也不吃,起身就往外跑,说:'爸,娘,我找师哥们对台词儿去。'

到了那一天,尚长荣很早就起了床,保姆问他早饭想吃点啥,他便说:'别打岔,我正背词儿。'穿鞋袜时也没心思,老琢磨着戏里的台词。到了下午,化妆师帮尚长荣穿上新做的箭衣、小马褂,给他戴一顶'小珠子头',腰下挂一口宝剑,右手拿一根小马鞭,全副戎装,俨然一位小英雄。这天是尚小云亲自压阵饰演铁镜公主,前面'坐宫'、'盗令'、'出关'一场接一场很顺利。轮到尚长荣的杨宗保出场,嘿,八个一式'红大铠'的大个龙套给他保着驾,他一句西皮摇板:'迈步且把宝帐进,见了父帅说分明。'一本正经的大奶嗓,有板有眼,顿时引得全场一片喝彩声。当台上的戏演到杨宗保进帐参见,杨四郎呼唤杨宗保'一旁坐下'时,尚长荣因为个子小,挨不着椅子,只好由检场师傅把他抱上椅子,这样两只脚便荡在半空中,更加天真可爱。戏散后,许多观众忘不了这个5岁的'娃娃生'。事后,父亲给了他一瓶冰橘子汁作为奖品。

四番拜师终成正果
尚长荣

1950年,已经长成大孩子的尚长荣,处处透出外秀内刚的气质。那时,尚小云京剧团有位武功教师叫耿明义,他见尚长荣整天在家里跟着吴荣唐先生背古文,与整个家庭和剧团的氛围不协调,便主动对尚小云提议说:'我看你家小三老大不小了,在咱这样的家庭,是练功的年龄了,你真想让他读书出仕啊?'尚小云说:'不知他能不能走这条路?'耿明义说:'那还不如叫他先跟着我练练功,打打基础,万一他将来能走读书出仕的路,也多一门学问。'尚小云迟疑地说:'要不要拜师?'耿明义道:'自家孩子,我能不出点力吗?算我收个小徒弟,不用拜。'耿明义曾是尚长荣大哥尚长春的恩师,如今又成为尚长荣的奶师,从此,尚长荣每天早晨就跟着耿明义练功,练完了再读书。

数月后,尚小云京剧团到青岛演出,尚长荣也跟着父母去了。一天,正居住在青岛的京剧名家吴素秋到他们住的瀛洲旅馆来看望老师,她一见虎虎有生气的尚长荣就喜欢上了,便问尚小云:'三弟学戏了吗?'尚小云说:'他正读书呢。'吴素秋道:'老师,依我看,三弟还是学戏好。'尚小云问她:'你看他学什么行当?'吴素秋道:'大弟是武生,二弟承继了老师的旦角,依我看,三弟虎气十足,说话声音响亮,是块唱花脸的料。自从金三爷过去后,这两年有能耐的,也就是(裘)盛戎、(袁)世海成了大器。'

'金三爷'就是京剧历史上着名的花脸艺术大师金少山,他是幼小的尚长荣心中的偶像。但母亲王蕊芳却说:'长荣平日挺嘎的,谁知道他愿不愿意往脸上抹烟锅子?'不想这句话却把尚长荣的'嘎劲'激起来了,他说:'娘,脸上抹了黑的白的,可以洗的呀!'尚小云听儿子这口气,是愿意学花脸的了,便问吴素秋:'让他拜谁呢?'吴素秋说:'现成的就有一个。'尚小云夫妇也赞成了,大家都知道,吴素秋所指的是当时正在青岛的花脸名家陈富瑞。陈富瑞毕业于富连成科班,戏路宽广,曾给尚小云等名家配戏,两家还沾点亲,尚长荣平时管他叫二舅。

不久,尚小云和陈富瑞见了面,对他说:'我家小三拜你为师;你呢,正式收,一切按礼数来。'尚小云张罗着举办了一个隆重的仪式,梨园界的许多同仁都出席致贺,幼小的尚长荣正式拜了陈富瑞为师,按老规矩磕了头。拜师完后的第二天,陈富瑞就来到瀛洲旅馆为尚长荣授课,第一课教的是花脸戏《草桥关》,以后又教了一出《御果园》,也是花脸行当的骨子老戏。尚长荣刻苦学习,进步极快,第二年春节时,当尚小云京剧团再次到青岛演出,尚长荣的《御果园》便正式挂牌亮相,获得很大成功。演完戏后尚长荣一回到后台,就被来'保驾'的陈富瑞欣喜地抱起来。

在过去,京剧名家为了使自己的功底练得更扎实些,并让自己的戏路更加宽广,他们常常要先后拜几位老师,以便吸取众家之长。尚小云年轻时就曾拜过几位老师,而且还改了行当,在对孩子的培养上,他自然胸有成竹。1951年5月,他带剧团到上海演出时,着名旦角艺术家芙蓉草(赵桐珊)来看他们,芙蓉草对尚长荣的《御果园》、《遇皇后》十分赞赏,提议尚长荣再拜一位名师,以拓宽戏路。尚小云很高兴,便请他推荐人选,芙蓉草说:'黄金大戏院的李克昌不是很好吗?'尚小云一拍大腿'绝,这个人强,不知他肯不肯收?'芙蓉草说:'他看了长荣的戏,也喜欢这孩子。'李克昌是上海有名的花脸艺术名家,虽系票友下海,但成就很高。于是,尚家便在上海国际饭店丰泽园举行了拜师礼,尚长荣又正式拜李克昌为师。第二天,李克昌就到尚长荣住的一品香饭店来说戏,教授的剧目是铜锤骨子戏《刺王僚》。尚长荣虽出身名门,但学戏时绝没一点'公子哥儿'、'少爷'的脾气,他认认真真地学。而李克昌也不把他当名家子弟,而是严格地教,唱词,念白,一句一句地抠,往往一段唱,甚至一个词反复练,十遍八遍不稀奇,第二天再检查,有一点点走样便从头再来,那就是二十遍三十遍地练了。

1956年夏天,已经在舞台上滚了好几年的尚长荣,已开始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他为父亲尚小云配过不少戏,如在《乾坤福寿镜》中饰金眼豹,《穆柯寨》中演焦赞,《金水桥》中扮秦英。但是,尚长荣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初步成功,在刚刚结束'倒仓'以后,又张罗着让父亲请一位花脸老师教戏。几经考虑,选定了苏连汉。苏连汉也是富连成科班出来的,与马连良同辈,他早就听说尚家三公子学戏很刻苦,条件又好,于是便答应收。在庄重而简朴的拜师礼后,尚长荣又认真地开始向苏连汉学《连环套》、《下河东》、《芦花荡》、《大探二》、《探阴山》、《丁甲山》等许多花脸戏。与此同时,尚长荣还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着,丰富自己的知识,从多方面提高艺术素养。

1959年,尚小云剧团为支援大西北建设,全团成建制内迁到了西安,成为陕西省京剧团。征尘未洗,剧团就举行公演,尚长荣与父亲同台演出了《汉明妃》、《梁红玉》等戏,其艺术才能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陕西省文化局改变了原先安排尚长荣到省戏校当教师的初衷,把他调入陕西省京剧团,参加新编传奇剧《山河泪》的演出,让他饰演剧中主角熊廷弼。这个戏宣扬的是爱国主义精神,尚长荣在刻画人物上下了功夫,又读了许多历史着作,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演来充满激情,艺术上获得很大成功,该戏成为陕西省向建国十周年的献礼剧目。

尚长荣在舞台上站住脚跟后,依旧感到不满足,他觉得,与前辈艺术家相比,自己还缺少一些气势,他崇拜'活霸王'金少山、'活曹操'郝寿臣、'活窦尔敦'侯喜瑞,向往铜锤花脸的粗犷和架子花脸的细腻,认为自己只有达到了金、郝、侯三位大师的水准,才是花脸演员的最高境界,才算是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和父亲商量,决定拜当时惟一在世的'花脸前三杰'之一的侯喜瑞为师。侯喜瑞10岁时入富连成科班,深得花脸前辈黄润甫真传,早年一直与梅兰芳合作演出。1960年6月,尚长荣在尚小云的带领下,在北京鸿宾楼饭庄正式拜侯喜瑞为师,马连良、萧长华、裘盛戎等均到场祝贺,这一次,侯喜瑞只要求他行鞠躬礼而不让磕头拜师。此后,尚长荣便开始留在北京到侯喜瑞家学戏。侯喜瑞老师的《连环套》、《法门寺》、《取洛阳》等戏,表演上气势磅礴,塑造人物细腻入微,处处透出'精、气、神'的变化,出神入化,尚长荣越学,就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他像海绵吸水似的,一股脑儿把侯喜瑞老师所教的'看家本领'全装到了心里。

尚长荣这四次拜师经历,为他后来在京剧舞台上的革新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原汁原味是艺术之魂

在谈到戏曲的创新与发展时,尚长荣认为'原汁原味是魂,戏曲的本体生命和本体风格是根和源,不能乱动。拯救、创新、继承和发展是对立统一的,这需要长时间的探索追求,千万不能走火入魔。'他表示,《廉吏于成龙》没有豪华的大制作和大平台,朴实、返璞归真,土得掉渣,唱腔有创新,但不失京剧的根本韵律,'戏戏曲曲,曲是半边天呀。'

他认为,现代的一些歌舞剧、声光电的恰当运用可以烘托戏,但是过分运用走火入魔,就离题很远了。如果年轻人喜欢DISCO,我们就用,那么就失去了戏曲的自我。戏曲人要加强自身的国学修养,厚今薄古、厚古薄今都不好,'从事戏曲是一门学问,自身要博学,这样才能激活传统,融入时代。现在要张开双臂、拥抱传统,重要的是克服浮躁、潜心求索。'

尚长荣三部曲
尚长荣

在以《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世》、《廉吏于成龙》为代表的新创剧目中,尚长荣探索人性、激活传统,积极为传统艺术寻找新文化支撑的探索精神。尤其是在《曹操与杨修》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的曹操形象,被誉为'里程碑'式的作品;在《贞观盛世》中他继续在运用和挖掘京剧的表演手段,塑造了魏征这一芳名传世的贤臣形象,在《廉吏于成龙》中他抓住'廉'字这一灵魂主线,将一个有血有肉、铁骨铮铮的清官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每一位观众面前。他所塑的人物角色都具鲜明的性格,给人以无穷回味。尚长荣以自己创造性的艺术劳动,丰厚的艺术实践和丰硕的成果,推动了京剧花脸艺术的新发展,为弘扬和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演的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世》、《廉吏于成龙》获得第一、三届、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榜首),《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世》、《廉吏于成龙》被誉为戏曲舞台上的'尚长荣三部曲'。

其他代表剧目:《姚刚》、《连环套》、《霸王别姬》、《李逵探母》、《黑旋风李逵》、《将相和》、《飞虎山》、《野猪林》、《延安军民》、《张飞敬贤》、《曹操与杨修》、《歧王梦》、《贞观盛事》等。

为您推荐

黄凤荣艺术展程

2014年11月28日-12月2日深圳国际艺术博览会参展 为法国玫瑰苏菲·玛索作画,法国电视台第一套播出 2014年12月2-8日阿联酋(迪拜)中阿油画艺术展 2014年12月14日作品《谁最美》受邀参加法国卢浮宫卡鲁塞尔厅中法50周..

林茂艺术感言

林茂 当我想起或置身于自然之中,又特别是曾养育我的故土四川的山川之中,我的感觉很特殊,我的心灵经常莫名其妙狂乱地激动和战栗起来。我珍惜我自身本能感觉到的一切美……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懂得深深地理解和同情乡亲..

刘赤城艺术风格

在长达七十余载的操缦生涯和艺术实践中,刘老立足传统,忠实本派,博观约取,融古开今,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琴旨高蹈,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创造了回锋、滚轮、闪滑、退复吟、荡吟等新的演奏技法,极大强化发展了诸城派..

侯波摄影艺术馆

吴艳彧主要艺术活动

2000年8月参加中宣部、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 吴艳彧 2000年10月参加凤凰卫视北京申办奥运助威大型演出,担任女高音独唱。 2000年至2003年期间,主演中国歌剧《苍原》中的女主角,并参加了包括台湾、澳门、北..

周予援艺术观点

自2013年5月赴任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以来,周予援一直十分低调——除在国家话剧院组织的活动中简短讲话外,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周予援 履任一年半之后,周予援终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畅谈国家话剧院的管理思路和创作设想..

殷承宗艺术成就

殷承宗与'黄河'钢琴协奏曲 '黄河'钢琴协奏曲以冼星海作品《黄河大合唱》为主要素材,由殷承宗主持创作并担任首演钢琴演奏的音乐作品,'文革'时期开始风靡全国,为八个样板戏之一。1969年黄河钢琴协奏曲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