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力量·雅昌'当代艺术邀请展
当代艺术邀请展
时间:2015.06.05-2015.06.12
介绍:
'西南'的地域概念由中央政府根据地理特征划定,以川、渝、云、贵、藏为主的几个行政区域为代表。而自然区划概念下的西南地区,一般指中国南方地区(不含青藏高原)西部的广大腹地,主要包括四川盆地、秦巴山地、云贵高原等地形单元,大致包括四川、重庆、陕西南部、云南、贵州、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广西西北部等。而这其中的核心,是以成都平原为支撑的历史悠久传承有序的蜀汉文明,并占有主导地位。宝墩文化遗址的发掘,将成都平原的文明起源向前推进到4500年前,带到了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而在三千多年前的古蜀时期,以三星堆和金沙为中心并辐射四方的文明,已经具备了相当发达的社会生产实力。在此后的两汉及各个历史时期,依仗着都江古堰源远流长的富庶资源,上天赐予成都平原的流金宝地,使得这里商甲云集,都邑成群,人文市井,繁荣一方。蜀文化的深厚根基与一脉相承的人文张力,历经风风雨雨改朝换代,愈显钢柔相济意味深长。不管是一代文豪还是政界显要,不管是商界名流还是艺术宗师,共同构筑了鲜亮的城市品牌。这些勤劳智慧的先哲们的泱泱钜献,在历史文化厚重的卷宗里,熠熠生辉。
今年是'85新潮美术'30周年,那是令中国当代艺术界人士难以忘怀的激越澎湃的时代。30多年前,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变时期,'85新潮美术'的劲风也强势吹到西南。以新具象艺术群体、红黄蓝画会、野草画会为代表的西南新潮美术,展现了与其他地域绝不雷同的现代艺术风貌。新潮美术运动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传统文化强烈的碰撞中,在一个全新的参照系下,涅盘重生。西南的新潮美术,强调自我表现和个性自由,围绕绘画本体展开艺术的精神追问,在新时期呈现各种新艺术风格,将文化的当代精神归宿建立在理性的批判、生命直觉体验,以及艺术本体的独立性方面,搭建富有开创性的当代文化平台。及至后来的'中国经验',西南艺术群体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全面的转型期。西南艺术家以表现风情、乡土和反思历史、直面伤痕的艺术风格,形成了西南艺术群体的鲜明特征。从此,西南艺术开始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环节。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不管是陆续走出的着名艺术家,还是不断出彩的新艺术家,构成了这里持续强势的艺术格局,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十分重要的区域板块。在一个远离政治与经济中心的乐土上,袍哥文化的绵长遗韵,生活方式的散淡随和,侠士包容的生态气度,加上美食泛滥,美女如云,艺术家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心态是健康平和的。如是,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当代艺术问题、生态问题、历史文化问题。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进程中,'西南力量',始终以它多元的面貌和生动的活力,显示着不同反响的人文价值和艺术魅力,并成为本土十分重要的艺术资源库。这种'力量'的形成,既有历史人文积淀的原因,也有地理位置原因,更有由生存状态决定的社会内质构造原因。千百年来,这里与世无争,民风淳朴,散淡平和,自在繁衍,形成了与其他地区绝不相同的人文存在版本。'西南'艺术家的深度,在于强调人文关怀,注重生命体验,并把它们当作关注国人生存现实和存在境遇的必然追求。这种重内心体验、提升内在精神、张扬思想价值的艺术特征,是西南艺术群体的魅力所在。'西南'艺术家的广度,在于植根这片丰厚博爱的人文土壤,融合全球化的优质精神资讯和来自各方的有益营养,提振基于创造的文化自信,整合多种创新力量,开拓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艺术发展之路,积累不断丰富的当代图像财富。'西南'艺术家的包容,在于既不守旧排外,也不夜郎自大。兼收并蓄,良性循环。同时,宽厚博爱、尊老携新的美德传承,使得艺术人才成长有序,继往开来。
此番'西南力量'当代艺术邀请展,以史学的眼光,在战略的高度,用学术的态度,既是对前三十年西南当代艺术历史的梳理总结,也是对正在发生的新艺术成果的学术考量,同时,是对未来艺术的种种可能进行的综合分析和前景预测。诚然,时过境迁,我们既不能靠过去的老本畏缩不前,也不能在网络经济的大潮中消解创新的能量。不同时代的艺术,都会有着自己的发展逻辑和生存理由,都会以顽强的生命力呈现自己的面貌,'西南力量'也会以独有的精神风貌,在新时代彰显新的魅力和价值。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坐镇西南,不以地域分割狭隘保守,也不以既往的优势而裹足不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陈默2015年5月于成都芳草地)
'云中蜀歌'川人蜀情艺术家林茂陈安健双个展
云中蜀歌
时间:2014.12.05-2014.12.15
介绍:
由华熙国际投资集团主办;北京时代美术馆承办;成都文化发展促进会、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协办的'云中蜀歌系列展'将于12月5日下午17:00在北京时代美术馆36层开幕。
'云中系列'作为关注中国原生态文化的公益项目,从2011年起,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云中牧歌'、'云中山歌'、'云中藏歌'系列活动,从辽阔的内蒙草原到悠悠的布柳河畔,再到圣地西藏,透过那些人文和自然的意象,我们希望看到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高度和谐的景象,从而启迪人类对于生命的真谛和万物的智慧,这是举办云中系列活动的初衷,更是云中系列坚持与衍生的意义所在。
'云中蜀歌'作为云中系列的延续,2014年,我们将走进凉山彝族和阿坝羌族,沿着千回百转的岷江流域,在那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上,寻找古蜀文明的前世今生。
本次活动将分几个部分同时展开,包括《'云中蜀歌'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云中蜀歌'川人蜀情艺术家双个展》,《'羌在深谷高山'高屯子影像作品展》,《'云中蜀歌'西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并在活动期间为观众带来三场互动交流活动。结合不同的形式:艺术展览、互动讲座、原生态音乐分享等,为观众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多重体验和生命感悟。
回望桃花源
'回望桃花源'龙泉驿桃花故里写生邀请展
时间:2014.03.30-2014.04.30
介绍:
以龙泉驿桃花故里、龙泉湖和洛带古镇的山水田园、风土人情、乡村建设为主题,探索绘画新的形式语言和精神内涵,回望传统,关注当下,抒写时代情怀。
'自然界定的真实'徐小东林茂油画风景作品展
时间:2012.12.29-2013.01.14
介绍:
如何面对自然是每一位艺术家都需要回答的问题,自然启迪了人的创造,自然中有人的审美发现,面对自然的不同表述就构成了多样的艺术形式,如何在真实的自然中寻找到构建自身艺术的基石,就成为艺术家不断回归自然的理由。
徐小东的作品加强了自然的光,对物质的空间和想象的空间进行了再造,使画面形成了与现实的某种距离和迷惑,同样,对于艺术语言再造的过程,也就是纯化精神的过程,现实的物象在徐小东的作品里获得了重生,静谧又不失真实。林茂的作品则去除了灿烂的光和色,充满了诗的气氛和情调,即使面对西斯莱小镇这样的西洋景,也带有中国式的抒写,以最简洁的构图和笔触表达了自然万物的变化节奏。这种纯化语言的过程,使画面和情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充满着平衡、纯洁和静穆的精神体验。
徐小东和林茂正是这样面向自然寻求答案的艺术家,自然在他们面前不是可有可无的参照物,而是生命之源与艺术之源。他们放置了观念与潮流,用他们的艺术语言直接与自然对话,从自然中感悟生命的真切与艺术的美感,从而构成在自然启迪下的艺术表现形式。虽然,两位艺术家在画面风格上各有不同,但面对自然都有一颗敬仰与尊崇的心。透过他们的作品,给予我们一种观看的审美视角,让我们体验自然的宽博宏大,温馨和优雅。
1976—2006乡土现代性到都市乌托邦'四川画派学术回顾展
时间:2007.06.30-2007.07.30
1981年77级毕业照片
介绍: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美术界将四川'伤痕'、'乡土'时期出现的艺术家统称为'四川画派'。尽管当代的四川油画已不局限在地域,而是走向了国际,但四川油画的起步却是从'四川画派'开始的,因此,对其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研究十分必要。透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讨论作为文化史、精神史的艺术史与形态史的艺术史之间的区别,以及中国当代艺术中地域性与当代性、国际性等等诸多问题的联系。
四川油画的第一个高峰是80年代初,1979年的'建国三十周年美展'、1980年的'第二界全国青年美展'、1982年的'四川美院油画作品进京展'、1984年的'四川美院油画、版画作品进京展',以及1982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创作教学座谈会'在四川美院召开,它们共同成就了'四川画派'的辉煌。
'四川画派'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进入了艺术史,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自身的人文传统:立足现实、关注社会,敏感当代文化的发展倾向,注重艺术的个体实验和前卫精神,将艺术的道义感、责任感放在首位。不管是早期的'伤痕美术'、'野草画会'、'乡土绘画'、'新具像'、'西南艺术研究群体',还是九十年代以来的代表性展览,如'中国经验'、'陌生情景'、'都市人格'等,四川油画都能紧随中国社会从'乡土中国'到'现代化中国'到'国际化中国'的发展进程,并以艺术创作来言说和思考当下的社会、文化问题。随着四川年轻一代艺术家逐渐走向成熟,四川油画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毋庸置疑,不管是从一个群体、一种现象,还是从艺术运动、美术思潮的角度入手,四川油画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1976—2006乡土现代性到都市乌托邦:四川画派学术回顾展'是一次对'四川画派'成长历程的回顾和梳理,并且从地域性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在方法上也是一次更新,它将为推动学术界对四川油画进行深入的研究做出重要的贡献。
在此,我谨代表四川美院的新老艺术家,向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为推动中国艺术发展所作的各项努力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向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吕军主任对四川油画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罗中立
2006年6月7日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