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生成名于传统水墨。上世纪80年代,他的水墨风景名噪画坛。然而,正当李华生的写意山水深受热捧之时,他却放弃了传统的水墨图式。1987年李华生赴美国参展,其间他在美术馆看到了一些当代艺术杰作。此行不仅让李华生大开眼界,也使其深受刺激。当他接触到国际当代艺术之后,便拒绝再用传统方式作画,并开始隐士般的生活,居于喜马拉雅山。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为了寻求艺术上的了悟,李华生选择了一种极端而单调的方式——手绘线格。这种方式近乎禅修,这些用柔软的毛笔一根根绘就的线条,记录了他持续而细微的身心变化。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看,每一幅线格都是一段往昔岁月的印记。回国之后,他隐居成都,从商业艺术圈中销声匿迹。
画家李华生
这位如同隐士的艺术家当年在美国时不会英文,没人知道他是着名山水画家,所以他没有社会、文化和历史给予的任何压力,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李华生回国之后,无法再用以往的传统方式作画。他过着隐士般的生活,不论寒暑,都定期前往喜马拉雅山。中国山水画家很少将喜马拉雅山作为绘画对象,李华生却被此山的宁静深远所吸引。旅途中,李华生常留宿在西藏的寺庙,清晨,僧人们有节奏的诵经声使他醍醐灌顶。他意识到描绘喜马拉雅山的方式不必局限于描绘山的外形,也可以记录处于群山中的人的意识状态。
对李华生而言,他那极具克制力的线格和恣纵的山水、书法常互相映照。李华生没有停止对后者的探索,而使其更加抽象、极简而别具面貌。展厅主空间中展示了李华生的抽象山水,包括其着名的'一笔画'和或可称为'墨雾山水'的作品。'墨雾山水'系列从未展出过的,它是作者试图完全摆脱用笔,呈现墨和纸物质属性的尝试。从'一笔画'和'墨雾山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有意与无意、形象与想象之间微妙关联的悉心探求。
李华生以'解放'二字描述他在美国的日子。他不会英文,没人知道他是着名山水画家,所以他没有社会、文化和历史给予的任何压力,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李华生回国之后,无法再用以往的传统方式作画。他过着隐士般的生活,不论寒暑,都定期前往喜马拉雅山。中国山水画家很少将喜马拉雅山作为绘画对象,李华生却被此山的宁静深远所吸引。旅途中,李华生常留宿在西藏的喇嘛寺庙,清晨,僧人们有节奏的诵经声使他醍醐灌顶。他意识到描绘喜马拉雅山的方式不必局限于描绘山的外形,也可以记录处于群山中的人的意识状态。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