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奎琳·杜普雷个人经历

JacquelineDuPre(杰奎琳·杜普雷)

年少成名

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duPré)于1945年1月26日出生在英国一个充满音乐的家庭。当她四岁时,听到收音机里大提琴的声音,就要求要那样的乐器,从此展开了杜普蕾与大提琴之间的不解之缘。五岁时,她开始在HerbertWalenn’s伦敦学校学琴。

1956年,十一岁时,赢得theSuggiaAward,成为全英国最受瞩目的演奏家,当年的评审还包括了巴比罗利爵士(SirJohnBarbirolli)。

她想表达什么?

1965年,由杜普蕾担任大提琴,巴毕罗里(SirJohnBarbirolli)指挥伦敦交响管弦乐团,演出英国作曲家艾尔加(E.Elgar)的大提琴协奏曲(CelloConcertoinEminor,op.85)。这张录音对杜普蕾非常重要,因为它奠定了杜普蕾在演奏舞台上的地位。钢琴家顾尔德曾经说过,杜普蕾的艾尔加协奏曲,呈现了无限的悸动与热情。后来她第一次听到那张与巴毕罗里合作的录音时,曾令人吃惊的说道:'这并不是我想表达的!'只可惜,她无法再录下更好的Elgar,到底她想表达什么?我们永远无法得知。

最佳诠释

杜普蕾演奏的Elgar没有人会错过,很多人都喜欢听她的协奏曲录音。在管弦乐衬托下,她全身投入,充满朝气,又不失女性的细腻,也不是完全没有节制的放纵自己的情感演出,从她手指尖的传递出来的琴音,让人完完全全地被她的热情与音乐诠释所感染。杜普蕾诠释艾尔加的E小调协奏曲无人能出其右。直到现在,据说只有马友友的演出稍许企及她的境界,但仍然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一语成谶

据说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有次乘车,听见广播里正播放大提琴曲,便问旁人是谁演奏的。旁人说是杜普蕾。史塔克说:'像这样演奏,她肯定活不长久。'好厉害的史塔克,真是一语成谶啊!也许只有顶尖的艺术家才能理解自己顶尖同行的水准,史塔克听得出,杜普蕾是用生命在演奏,为了琴艺的完美,可以不惜一切。杜普蕾一直是许多古典音乐乐迷心中的一个叹息。

共谱恋曲

一九六七年,她在耶路撒冷和阿根廷籍钢琴家巴伦博伊姆(DanielBarenboim)结婚(巴伦博伊姆在一九七五年时,担任OrchestreofParis的指挥)。杜普蕾和巴伦博伊姆共谱恋曲,为古典乐坛留下佳话。他们不论在生活或是音乐上,彼此都是最佳的伴侣。

他们合作演出,很多乐评人说是奇妙的一对。杜普蕾和她的先生巴伦博伊姆也多次合作过艾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他们合作过的版本,是一九七〇年,由巴伦博伊姆指挥费城交响乐团演出的录音。这份她与夫婿巴伦博伊姆在一九六七年合作的录音是两人合作灌录的许多唱片中最常被人聆听与谈论的。主要原因是两人在浪漫派音乐上所采取的风格和手法,与勃拉姆斯的严谨有很大的差别,杜普蕾在音乐中发挥了她自由的本性,完全挣脱出勃拉姆斯音乐里给予大提琴角色的限制(乐曲中钢琴的地位较高),她捉住所有的机会展现她的魅力,而巴伦波因则体贴而充满爱意地予以扶衬。

告别舞台

可惜到了一九七〇年她的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sclerosis)迫使她不得不中断演出活动,一九七一年她正式停止演出,并完成她最后的录音作品:萧邦与法朗克大提琴奏鸣曲。

一九七三年,廿八岁时,在伦敦最后一次公开登台,在祖宾·梅塔的指挥下,演奏的曲目就是与她渊缘最深的艾尔加大提琴协奏曲,从此因病告别音乐舞台。

三把名琴

杜普蕾一生中拥有三把名琴,其中一把是现代制作师的作品,两把则是斯特拉迪瓦里古琴,其中大卫朵夫如今则为马友友所有。马友友曾经说过:'这把大卫朵夫(1712DavidoffStradivari)对我而言,他是我演奏过最好的乐器,我真的相信这把琴是有灵魂的,而且也具有想像力。'

她比烟花寂寞

在电影JackieandHilary(《她比烟花寂寞》)中,杜普蕾和巴伦博伊姆有一段对话。

'如果我从此不会拉琴,你还会爱我吗?'

'不会拉琴,那就不会是你了。'她老公说。

杜普蕾的生活中,最后就只剩下医师、护士和几个老朋友。巴伦博伊姆开始是每隔一段时间来探望她,这样一直持续到巴伦博伊姆在巴黎另组一个家庭之后,有了新家,回来的机会就更少了,最后只留下她一个人慢慢孤独的死去。

有文章说,巴伦博伊姆背叛了杜普蕾,至今英国人也没有原谅他。如果巴伦博伊姆不是一个天才,没有理想和抱负,也许他就能专心地守在生病的妻子旁边,一直到妻子离开人世为止吧!

世事总是不尽如人意,上天给予杜普蕾最完美的音乐天赋,又只给她在舞台上十年的风光岁月,如彗星般的短暂。幸好她成熟得快,这十年间她所留下的音乐记录,所达成的音乐成就,已经足够令她不朽,所有跟他合作过的音乐大师都对她赞誉有加。杜普蕾的音乐有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魔力,充满内涵,而且还会激发出同台演出者的潜力。StephenKovacevich甚至表示,自从杜普蕾退出舞台后,他再也没有与任何一位大提琴家合作过,因为'再也无法感受到那种超乎寻常的舞台魔力,自己也无法奏出与当时一样充满活力的音乐。'

建议喜爱杜普蕾的朋友看看她姐姐和弟弟写的书和根据此书拍的电影。一位被音乐扭曲了生活的天才,一位离不开音乐的天才。尽管书与电影颇遭非议,一些音乐家纷纷驳斥,杜普蕾的生前好友罗斯特罗波维奇、梅纽因、帕尔曼、祖克曼等音乐界名人在影片首映期间公开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声明指出:'影片中的杰基(杜普蕾的昵称)决不是我们所了解的那个杜普蕾。'而后导演努培(ChristopherNupen)制作了纪录片《WhoWasJacqulineduPre?》,再次描绘了她的一生。

为您推荐

谢有顺个人经历

谢有顺   199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2002—2004年在暨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进修硕士生课程,后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起,先后任《南方都市报》专刊副刊部副主任,广东省作家协..

金寄水个人经历

1966年,正当'文化大革命'风狂暴雨骤之时,自身命运尚且堪忧的金寄水却登门看望病中的金受申。金受申哭了,说:'这年头你还敢来看我,真够朋友。' 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金寄水作诗悼念:'人心为史口为碑,千古完人岂易为,一曲..

霍松林创作经历

霍松林先生童年学诗,初高中阶段发表抗战诗词散文颇多,最早发表的是一首旧体诗《卢沟桥战歌》,时年仅16岁。从1937年至今,霍先生濡笔挥洒,浩然长歌,写尽了人世沧桑。中国作家协会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时特列入'抗战时期老作家'..

赵丽宏人物经历

李白凤人物经历

毕业后赴广西南宁任中学教师。1941年至1944年秋在桂林任中学教师,并经常同柳亚子、陈迩东、田汉、端木蕻良、尹瘦石、熊佛西等从事抗日文艺创作活动。端木蕻良、周之凤等为其篆刻撰序,题诗。创作出版《白凤印册》、《我..

查尔斯·布考斯基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查尔斯·布可夫斯基1920年出生于德国的安德纳赫(Andernach),出生时,取名为'海因里希·卡尔·布可夫斯基'。其母凯瑟琳娜·费特,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德国人,一战末期遇到了查尔斯的父亲,查尔斯的父亲当时是一名德裔..

刘铭2、创作经历

刘铭说,他在安徽老家读高一时,受一位爱好书法的实习老师的影响,喜欢上了古体诗的创作。进入大学后慢慢从古体诗转为现代诗的创作,因为现代诗更能体现当下的状态和创作意境。 2007年大学毕业进入苏州日报社工作后,刘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