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
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他有古典诗人的情操,但诗的语言主要是白话,表现的也主要是自己的生活体验。
1949年郑愁予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其作品受到纪弦赏识,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郑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
1968年应安格及聂华苓之邀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之活动;同年获'第二届青年文艺奖',次年,任爱荷华大学东亚语文学系中文讲师;1983年获爱荷华大学创作艺术硕士学位,继续入读新闻学院大众传播博士班,并在东亚语文学系任教。
1985年获耶鲁大学无限期续聘,其妻余梅芳亦在耶鲁大学图书馆东亚收藏部工作。曾应聘为'中国时报文学奖'决审委员,1990年至1992年任台湾《联合文学》总编辑。
诗作15首由法国文学教授MartineValletteHemery译成法文,在LiAsse(Huitieme)刊登出版。出版诗集包括《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I》、《郑愁予诗选》等。
郑愁予对香港的文学教育贡献亦甚;1989年应香港市政厅公共图书馆之邀,主持'文学月诗讲座';2002年,香港教育局将《雨说》一诗编入中学教科书,并将《水巷》一诗编入职校教材;同年,担任'香港双年文学奖'评审,并参加'科技大学现代文学座谈会'。
2003年接受美国加州注册世界文艺学院荣誉学位。1994年开始与孙康宜教授合教中国现代诗通论。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