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6岁入家塾,11岁丧母,祖父方守敦亲加垂教,为其打下坚实的古文根基。稍长,进入桐城中学,兼学英文。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外国文学系,专攻英国文学。受徐志摩诗歌理论的影响,开始用新格律写诗,并与陈梦家等诗坛新秀一道,在南京结成小文会,相互切磋,其诗歌创作由此进入盛期,逐渐形成清纯轻灵、韵律和谐的风格。他与陈梦家同题唱和的长诗《悔与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当时一代青年人不满于社会的沉郁、焦急和愤懑的情绪,引起青年人的热烈反响,是一首富有社会意义的诗。此外,《海上的声音》、《幽子》、《秋夜荡歌》、《微弱》等诗,亦称誉一时。1932年,方玮德大学毕业后,赴厦门集美学校任教。其兴趣虽由写诗转向治明清史,然这时期的诗较之以前更显成熟,更富个性,读者从中可感到青春和生命的张扬。
1921年2月6日(1920年腊月二十九)凌晨,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马镫乡陈店村。出生前四个月父亲已去世,由母亲抚养长大。11岁上私塾,18岁上小学,20岁上初中。先后在开封师范学校、宛西乡村师范就读,因战乱肄业。16岁结婚,育有..
青年时期 郑振铎 郑振铎祖籍福建长乐,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1917年夏,靠亲友的帮助到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今北京交大)求学,课余读了不少西方社会学着作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思想上、文学上都受..
杨牧 58年前,少不更事的杨牧被打成了'右派'。 为'逃避'这种无端的打击,杨牧从此离开了生他养的渠县老家,径直向北,'逃'向了无人熟悉的地方——新疆。'那个时候我就是一个‘盲流’、流浪汉。'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杨牧笑..
毕克《51号兵站》 毕克还在一些国产影片中担任演员。1957年,在影片《球场风波》中扮演大李。1961年,在海燕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影片《51号兵站》中扮演王情报员。1986年,在《一对冒牌货》、《T省的八四、八五年》两部影片..
60年代初~70年代末 1952年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开始从事电影译制配音工作,当时毕克虽只是配各种配角,仍仔细揣摩每一句台词,如《孤星血泪》中的铁匠,戏很少,却给同事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大量阅读名着,理论书籍和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