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鼐历史评价

明代着名史学家、文学家焦竑评公鼐

'先生才识独出,综鉴复富。故其原本山川,极命草木,能牢笼载籍之菁华,不为靡曼剥夺之语。盖直取独见,上媚千古。犹烟云之出没,忽乎满前,不可以为方,卒其所为法者,丙丙如丹。噫,可谓异已!'

清代着名学者朱彝尊评公鼐

'言诗于万历,则三齐之彦,吾必以文介为巨擘焉。'对此评价,公鼐是当之无愧的。

清朝一代诗宗、刑部尚书王士禛评公鼐

吾乡公文介公鼐,万历中为词林宿望,诗文淹雅,绝句尤工。

—王士禛《池北偶谈》

明代着名政治家杨涟评公鼐

杨涟是明代晚期着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

作为同时代人的杨涟极为钦慕公鼐,认为公鼐

'有古大臣之风……心丹识卓,骨劲力沉,范希文(范仲淹)、司马君(司马光)实伯仲间者。' —杨涟《与秦贞予刺史书》

明·杨涟小传

杨涟(1571~1625),字文孺,号大洪,明代湖广应山(今属湖北广水)人。明代晚期着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进士。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吏第一。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任左副都御史,因弹动魏忠贤24大罪,被诬陷,惨死狱中;后平反昭雪,谥号'忠烈';有《杨忠烈公文集》传世。

杨涟终生致力于争'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案以正宫闱,反阉党以遏止魏忠贤,为挽救混乱的政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崇祯初年,诛灭魏忠贤阉党之后,杨涟冤案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

杨涟不求家财万贯,不求出将入相,不求青史留名,唯以天下、以国家以百姓为任,甘受屈辱,甘受折磨,视死如归,有慨然雄浑之气,万刃加身不改之志。

历史余音

在明后期的历史舞台上,公鼐、杨涟等人就像一颗闪烁而耀眼的彗星,轻轻划过明朝后期动荡不安的历史天空,公鼐以其当朝文学鸿儒的身份保持着自己应有的士大夫尊严,而像公鼐这一批人的存在不仅是中华正气文明的继承者也是扞卫者,为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谱写千年来的昂扬起伏的'激浊扬清、为民请命'的正气旋律又树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亦增加了一节悲剧美的音符。。。。。。

为您推荐

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行

  《梁思成 林徽因》是一部优美动人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主创们用了将近三年多的时间搜集和整理资料,拜会“梁、林”的亲属和好友,走访他们曾经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努力去感受两位学者的生命体验和精神世界。片中两位主..

拼布艺术历史的发展

  拼布艺术长久发展以来与市场营销等行为方式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在日本的推展成功,也传播到了南亚和韩国等周边亚洲国家。现在,拼布也逐渐进入中国市场,首先在台湾,然后逐渐被中国内陆地区接受和发展。现在在中国广州大学..

山西开花调的历史背景

  山西是民歌的海洋,提到山西民歌就不得不提到以下几个地方:河曲以山曲闻名,左权以小调出彩,祈太的秧歌扭一扭,让人不想走,船工号子唱一唱,让人有力量。这其中又以左权县的开花调最有特色,左权的开花调在2006年被评为第一批..

擅长历史人物故事画

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艺术史是在艺术和艺术家的发展中考察历史的。中国木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不少初具雏形的木雕工艺品。我国木雕作品日臻完美,特别是明清木雕工艺已非常成熟和精湛,主题也拓展到了生活风俗、神话故事..

传统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用途

  1.传统剪纸艺术的由来   中国的剪纸艺术,传说起源于西汉,汉武帝为了纪念去世的宠妃李氏,请民间的术士使用麻纸(因为当时人们只会用麻纤维造纸)剪了一张李妃的影像,用于追思,据说这就是中国最早剪纸的由来。东汉元兴元..

拼布艺术及拼布服饰历史的回顾

  (一)拼布及其艺术特色   拼布也即为将不同的布料进行拼接起来,以形成新的服装。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变废为宝”是一种意思。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很强,创造力也很强。而且也是现在人们生活中所普遍使用的一种方..